-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演进与思考.pdf
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演进与思考
巴特尔 巴音道尔吉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搏克)、赛马、射箭、赛骆驼、布鲁、棋类等,其中以“男
子三项竞技”即搏克、赛马、射箭为主项。它的竞赛形式主要是“那达慕”,蒙语称为“额林
高力本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蒙古族传统体育从“那达慕”的整体演进到各项目的
具体发展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那
达慕”的整体演进和“三项竞技”的具体发展谈谈我们的看法,不妥之处,望专家、同仁斧
正。
一、“那达慕”的整体演进
“那达慕”又称“乃日”,原意是“娱乐”、“欢聚”、“游戏”之意。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
这种娱乐游戏常常与“敖包会”、“庙会”融为一体。1948 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一周
年,在呼盟甘珠尔庙举行盛大的游乐活动,为改变“敖包会”、“庙会”的陈旧色彩,改称“甘
珠尔那达慕”。从此,“那达慕”成了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形式的称谓。50 年过去了,“那达
慕”得到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质:由王公贵族体育转变为人民体育
解放前,“那达慕”是蒙古族王公、活佛寻欢做乐、欺诈民财的工具,运动员(跤手、骑
手、箭手)是他们的奴隶,任其打骂。比赛时,“只能胜,不能败”,否则,轻者断臂,重者
斩首。至于牧民选手,则“只能败,不能胜”,违者必死无疑。乌珠穆沁草原上著名的牧民跤
手都楞扎那在有512 名跤手参赛的大型“那达慕”上把王爷的跤手掀翻在地,正当他凯旋而
归之时,被王爷暗害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对于贫苦牧民来说,“那达慕”何乐之有?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牧民当家作了主人,“那达慕”的性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成为人民欢娱的节日。1948 年,甘珠尔庙那达慕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组织的,也是
草原牧民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属于自己的民族盛会。1954 年,为了庆祝“蒙绥合并”,
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了自治区首届那达慕。7 月3 日,《内蒙古日报》还发了题为《积极发展
民族形式体育》的社论。社论指出:“人民体育运动是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使人民能够更好地
为建设祖国和巩固国防而服务的重要事业。”社论还说,“要普及人民体育运动,就必须在广
泛采用民间的许多体育形式的基础上加以整理”,那达慕是民族体育“保持和发扬民族风格,
去掉封建迷信不合乎生理卫生和科学道理的部分,使之逐步科学化和艺术化”的“有效的宣
传形式和组织形式”[1]。40 多年过去了,那达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宣传形式和组织形式”
的作用,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内容:由传统单一转为中西结合
传统的那达慕以搏克(摔跤)、赛马、射箭为主,配以布鲁、蒙古象棋等内容。解放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达慕竞赛内容,除了传统的三项竞技之外,还增加了西方体育、军事体
育、趣味体育以及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等内容,项目齐全、丰富多彩。1948 年,甘珠尔庙那
达慕就设立了各种趣味体育,如三足竞走、借物竞走、背小孩竞走、算术竞走等,使大会非
常活跃。1954 年,在自治区首届那达慕上还增设了武术、体操和军事体育,如骑兵的马术、
越障、斩劈等内容和当时新创造的项目:马上单杠、马上双杠,使大会更具魅力。1957 年,
为庆祝自治区成立10 周年而举行的那达慕又增加了马球、颇列球、(即曲棍球)、摩托车等项
目。在旗(县)一级的那达慕大会上,内容更加丰富,有田径、球类、拔河、套马、驯马、
乘马接力、赛骆驼、射击、拼刺、中国式摔跤等,此外,还有表彰劳模、展赛牲畜等活动。
这是蒙古族的圣人先哲们所始料不及的。
那达慕大会,不仅吸收了西方运动会的开幕、闭幕式,还把奥运会的“火炬”仪式吸收
进来。1984 年阿拉善右旗那达慕大会点燃“朱拉”,第一次把奥运会点燃火炬的仪式运用到
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上。“朱拉”,蒙古族对火炬的称谓。他们以奥运会为模式,自制“朱拉”,
形如佛灯,三米多高,内装柴油。开幕之日,升起国旗,鸣过礼炮,便将“朱拉”点燃。整
个会期,“朱拉”不灭,直到闭幕时,才缓缓熄灭。1991 年,全区那达慕有了会徽、会歌,
还仿效“奥运村”建立了“那达慕浩特”,数百座蒙古包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那达慕大会的竞赛内容和仪式,由传统单一转向中西结合,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从传统的
那达慕大会中,我们触到了时代脉搏,也感到了蒙古族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紧
追时代浪潮,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所表现出来的非凡的创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