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法”与“韵” .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楷书的“法”与“韵” .ppt

《大学书法》教学之四 楷书 之“法”与“韵” 淮南师范学院 陈大利 “楷书”名称的由来 楷(jiē) ,落叶乔木,亦称“黄连木”,枝干疏而不屈,因以形容刚直 。 宋《宣和书谱》:“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东汉章帝建初(76-84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 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 楷书的发展历程 一、魏晋为初期,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 翁方纲:“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代表作: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 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 王献之的《十三行》。 二、南北朝时期,楷书分两派: 1、北派书体统称“魏碑”,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 代表作:张玄(黑女)墓志; 张猛龙碑; 郑文公碑 2、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代表作:王僧虔《太子琰帖》 清代包世臣与康有为,极力推崇南北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王羲之七世孙 智永和尚 楷书 《千字文》 继承“二王”笔法 三、唐代的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 初唐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 中唐有颜真卿; 晚唐有柳公权。 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旧说:“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fk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