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义为本 默识心通——论程颐《论语解》的理学特色.pdfVIP

精义为本 默识心通——论程颐《论语解》的理学特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义为本 默识心通——论程颐《论语解》的理学特色.pdf

2011年 3月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Mar。2011 第 2期 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No.2 精义为本 默识心通 一 论程颐 《论语解》的理学特色 蒋鸿青,田汉云 摘 要:程颐确认 《论语》是儒家载道的要籍,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也以 《论语》作为基本资源。 他的 《论语解》采用涵畜经文、直寻义理的解经方式,是对传统传注之学的改造和超越 。其 以 “理”解 “仁”的德性之学,以“序”求 “和”的礼学思想,以及由治心而治世的学术思路 ,构成北宋 理学的基本框架。 《论语解》虽然不是完整的 《论语》注本,却以其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深刻的义理 阐发开创 了北宋 《论语》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程颐;《论语解》;经学;理;仁;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11)02—0124—08 收稿 日期:2010—10—09 作者简介:蒋鸿青,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文学院博士生 225009;田汉云,扬州大 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25000 东汉经师赵岐把 《论语》视为 “《五经》之馆 的言论散见于 《二程集》者颇多,而专题论著则为 锫 ,六艺之喉衿”①,已经指出 《论语》在群经 中的 《论语解》。元祜年间,范祖禹撰 《论语说》已 “多 特殊地位,但是,尚未指明 《论语》有何义 旨可 以 资于程氏”⑨,可见该书之作距其经筵讲学不远。 充当群经的纲领与枢纽。北宋理学家程颐提出, 《论语解》所释经文仅前九篇。程颐不释全书的 《论语》“传道立言,深得圣人之学”②。着眼于 原因难以确考。然观宋初名臣赵普 ,有 “以半部 “传道”立论,不仅有探本求源之长,所指也更为 《论语》治天下”之说,所指即 《论语》前半部。程 明晰。这表明,他已经把 《论语》作为理学建构的 颐或许受其影响。 主要学术资源。 近代以来,二程之学未被冷落。但是,学界对 程颐认为,学者若精通 《论语》义理,也就大 程颐 《论语解》关注甚少,研究宋代经学和理学的 体掌握了其他经传的义理。因此,读经应先治 著述很少提及。我们认为,《论语解》作为程颐系 《论语》。 “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 《大 统阐发理学思想、在宋代颇受学界推崇的一部要 学》、《语》、《孟》、《中庸》为标指,而达于 六‘ 籍,应 当受到重视。故谨 陈管见,求正于学界 经 ”一。他十七八岁时已熟习 《论语》。弱冠游 同道。 太学 ,胡瑗以 “颜子所好何学”试诸生,程颐推言 一 、 章句之学的改造:直寻义理 颜回 “正其心、养其性”而明圣人之道,深受赏识 。 元事占之初在经筵,以 《论语》进讲,“常于文义之 北宋前期,《论语》学的主流是义疏之学。程 外,反复推明”,“闻者叹服”④。程颐关于 《论语》 颐对义疏下过工夫,但不屑随波逐流。他说:“圣 ①孙爽:《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页。 ②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4页。 ③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 12720页。 ④朱熹:《伊川先生年谱》,《朱熹集》,郭齐、尹波点校,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037页。 ⑤朱彝尊:《经义考》第六册,林庆彰等点校补正,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年,第660页。 一 l24 — 人作经,本欲 明道。今人若不先明义理,不可治 的解说最切经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