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卷选择题总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高考(安徽卷)文科综合 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 。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图4 元朝行省图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17.图5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张勋 D.溥仪 图5 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8.0% 8.9% 4.5% 图6 2009—2010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 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答案】:C 【解析】:按照中国古代书法常识,A项为隶书;B项为楷书;D项为草书。只有C项是行书。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13.【答案】:D 【解析】: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项所述。 【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4. 15.【答案】:B 16.【答案】:D 结构的变动。 17.【答案】:C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基本时间及概况的掌握。A项在1992年以后,C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启动,这两项排除;1979—1984年农村收入及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镇,是1980年以来中央肯定和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项正确;D项不符合实际。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B 【解析】:题中的华盛顿指出的依造“强制力量”去执行好的制度,即是针对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A、D两项排除;1787年费城会议召开时,联邦制还没有建立(1789年建立),谈不上巩固,C项排除。【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 22【答案】:C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究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作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国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 晋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