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采技术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稠油开采技术进展.pdf

专 题 综 述 General Review of Special Subject 稠油开采技术进展 王学忠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开发中心,山东东营 257000) 摘 要:分析了制约稠油开采的主要问题,综述了稠油开采的主要技术,建议开展地下稠油 变稀油技术攻关,将稠油开采难题转化为稀油开采问题,大幅提高稠油产能和最终 采收率。 关键词:稠油开采 冷采 注水采油 热采 水热裂解 如何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把稠油、超稠 油相变为孤立的油滴,油滴一旦被滞留下来,要起 油开采出来,是世界石油界面临的共同课题。稠 动它必须克服更大的附加毛管阻力。 油由于粘度高,给开采、集输和加工带来很大困 特超稠油油藏开发难点在于:注汽压力高于 难,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来降低稠油的 18 MPa,常规锅炉不适应;吸汽能力差,小于1 t/ 粘度。我国稠油开采90%以上依靠蒸汽吞吐或蒸 (MPa·h);加热动用半径小于50 m;转变为牛 汽驱,采收率能达到30%左右[1] 。深化热采稠油 顿流体温度高(高于100℃)。对于远离油田基地 油藏井网优化调整和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技术经济 的中小规模特稠油油藏,或许其面临的主要开发 研究,配套全过程油层保护技术、水平井均匀注 瓶颈不是来自钻井技术、热采技术或冷采技术, 汽、热化学辅助吞吐、高效井筒降粘举升等工艺 而是来自地面集输技术,如地面稠油的输送加 技术驱动,保障了热采稠油产量的持续增长。 热、降粘、脱水工艺[3-4] 。 胜利稠油的粘温关系曲线特点是,稠油的粘 1 制约稠油开发的主要问题 度对温度敏感性强,在低温范围内随温度增加稠 特稠油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为10 000~50 000 油粘度急剧下降,普通稠油在温度50~80℃范围 mPa·s, 超稠油(天然沥青) 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 内每升高10℃,稠油粘度降低约一半,特超稠油 度一般大于50 000 mPa·s。稠油的特点一是胶质和 在温度70~100℃范围内每升高10℃,稠油粘度 沥青质含量高,如单家寺油田单6块稠油族组分中 降低约一半。普通稠油在温度大于80℃和特超稠 沥青质占11%,塔河油田稠油族组分中沥青质含量 油在温度大于100℃后,随温度增加,稠油粘度 高达23%;二是粘温关系敏感, 如陈375井脱水脱 下降缓慢[5] 。 气油40℃对应粘度133 300 mPa·s,80℃对应粘度 2 646 mPa·s,100℃对应粘度754 mPa·s。特稠油 2 稠油开采的主要技术 因含有胶质、沥青质、石蜡等高分子化合物,易形 目前提高稠油油藏产量的思路主要是降低稠 成空间网状结构,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其结构 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破坏,且破坏程度与流动速度 收稿日期:2009-09-22 。 有关[2] ,即当原油流速慢时结构破坏小,粘度相对 作者简介:王学忠,高级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 较大;流速快时则破坏大,粘度相对较小。共用同 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工程专业,2006年获中国 一渠道的多相流体在流动时会相互干扰,流度比越 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专业硕士学位,长 大,干扰越严重,低流度的水相更易侵入油相,使 期从事油田开发研究。 26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