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doc

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 多有扭伤史,少数为慢性劳损。急性发病者多为端提、扛举重物时姿势不正确,胸段脊柱屈曲或扭转时突然发生,且立即出现严重症状。 2.症状 疼痛 慢性劳损者为慢性疼痛,有时突发加重。主要表现为胸段脊柱的一侧或双侧疼痛。夜间常无明显减轻,有时反而加重,影响睡眠。其疼痛的位置多在脊柱的两侧或一侧,直到肩胛骨附近(疼痛部位是受压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的区域),且可有明显压痛。其放射痛多在菱形肌、髂肋肌部位。急性发作者,则在扭伤后立即发生严重症状,病人几乎不能活动,痛苦不堪。 强迫体位 疼痛症状轻者,活动受限较轻;而急性发作者,活动极度受限,几乎不能活动。有时呼吸活动也会牵涉疼痛加重,病人自我保护,呈强迫体位状态。 皮肤无感觉障碍。 3.体征 活动受限 脊柱后凸畸形 胸段脊柱的驼背,脊柱压缩骨折的成角后凸畸形,从而产生背部疼痛症状。脊柱后凸畸形的两侧会有明显的压痛。 压痛 应在被卡压神经的根部寻找痛源点,此卡压处为发出神经胸椎横突的骨面上。因此,它的压痛点在疼痛部位棘间旁开15-20mm的横突处。大部分病人可寻得多个压痛点。 放射痛 典型病人可有放射痛至菱形肌、髂肋肌等处。 肌痉挛 胸椎两侧的竖脊肌可呈痉挛状态,其表现是,一侧竖脊肌较对侧明显硬韧,压之有敏感的疼痛。 4.实验性诊断 在脊柱两侧的压痛点上,横突的背面做局部封闭,立即止痛者,证明胸段脊神经后支卡压便是该病的病因,该处便是痛源点。 针刀治疗 体位 俯卧位,腹下垫以薄枕。 体表标志 胸椎棘突 位于脊柱正中,每一个能摸到的骨凸即是棘突。 胸椎横突 由于胸椎棘突明显向下倾斜,故胸椎的棘突间与上一椎体的横突几乎在一条水平线上。 定点 在胸椎肌间旁开15-20mm的胸椎横突背侧骨面上可寻找压痛点,一般定2-4点,如病情需要也可超过4个点,定6-8个点。 消毒与麻醉 此处麻醉应注意的是,穿刺针不应斜向外侧,除肥胖体型者外,胸段的穿刺点一般深度不超过5cm。当麻醉针穿刺达横突骨面,回吸无血无液时,退回式注入麻药。 针刀操作 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骨面;调整刀锋至横突根部,紧贴根部骨面切开筋膜2-3刀,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2-3下,要求刀下必有松动感。如剥离处十分紧张,可调转刀口线90°,沿横突上、下缘切开横突间韧带2-3刀。 手法操作 术后斜搬一次即可。 注意事项 此发病率很高,对胸背痛的病人要仔细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局麻和针刀操作都要严防气胸的发生。关键在于针尖和刀锋都不能向外倾斜,不能在脊柱中心线25mm以外的胸背部操作,刀锋只能在垂直或稍向内斜角度上活动。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