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院YFl2/3+1型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对比研究.pdf
● 2oz2年笫 ;5卷第 17期 Vo1.25。No.17,Sep2012JMeclTheorPracn 2175
我院YFI2/3+1型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
煎药的煎出率对比研究
陈文兴 彭泽胜 叶少玲 彭桂旭 杨娇英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524003
摘要 目的:比较我院YF12/3+1型中药与传统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挑选有代表性的中药饮片进行了
煎药机煎煮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的比较。结果:实验表明:我院YFl2/3+1型机器煎法比传统煎法有效成分煎
出率更大。结论 :我院YF12/3+1型机器煎法具有更优的煎出率 ,且煎煮时间短 ,可满足中药汤剂的质量和特殊用
法的要求,便于病人携带,适宜临床应用。
关键词 YF12/3十1型煎药机 传统煎药 含量测定 煎出率
中图分类号:R2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2)17—2175—02
中药汤剂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中药的传统用药方 大的有效成分相同的为一组,将每味药分为传统煎法和煎药
式之一,在临床治疗 中占较重要位置,是其他剂型代替不了 机各煎,每次投料 500g,4倍水 ,机器煎参照中药煎药机的煎
的,其优点是吸收快,无刺激及副作用小,实践证明汤剂有利 煮条件(115℃,0.1MPa,30min)[。药液过滤后测定其有效
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分散,易于吸收,故疗效确切。目前 , 成分含量 ,各测 2次,然后取其平均值。最后抽取其中8种
中药煎煮一直采用传统的直火加热法,它的优点是煎煮火候 中药再测出其得膏率。取传统煎法和机器煎的平均值,以比
容易控制,煎出量易掌握 ,且保持传统特色[I_]。但其存在劳 较传统煎法和煎药机煎药孰优孰劣。
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药液易焦化 、加水量多少和煎煮时间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的长短难把握、不卫生等缺点,而且由于人民的生活节奏加 2.1 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地丁、酸枣仁、银花、陈
快,加之患者普遍缺乏汤剂煎煮的基本常识,因此常因为汤 皮 、黄芩、葛根、淫羊藿均含黄酮类成分 ,故对这些样品进行
剂煎煮不当而影响疗效[2]。为此,我院引进东华 YF12/3+1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 1。
型中药煎药机,它是由煎煮机和包装机组成 ,可将多付中药 表 1 含黄酮类中药的比较 (%)
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完成从煎煮到包装的操作,由包装机无菌
真空包装成小袋,不仅使药物的成分充分地煎出,而且可用
机械装置挤压使药渣中的残存药汁溶人药液中,不仅美观、
卫生,而且便于携带[3]。但煎煮机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 2.2 提取液中粗多糖含量的测定 猪苓、人参、枸子、柴胡、
知母、灵芝、党参等均含多糖成分。故对这些样品进行粗多
质量如何?为此,本科室对 30种 中药饮片进行了煎药机煎
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2。
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进行对比研究。
表 2 含多糖类中药的比较 (%)
1 样品与仪器
方法 猪苓 人参 枸子 柴胡 知母 灵芝 党参
1.1 药材 地丁、酸枣仁、银花、陈皮、黄芩、葛根 、猪苓、人
机器煎法 0.23 1.84 1.24 0.82 0.62 1.680.94
参 、枸子、柴胡、知母、灵芝、党参、远志、三七、续断、桔梗、附
传统煎法 016 1.15 O.78 0.67 0.56 1.020.79
子、苦参、黄连、麻黄、厚朴、龙胆草、广藿香、茵陈、枳壳、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