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水细尾子沟镁铁-超镁铁质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dfVIP

天水细尾子沟镁铁-超镁铁质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水细尾子沟镁铁-超镁铁质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df

第6 1 卷  第3 期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 REVIEW   Vol.61 No.3 2 0 1 5 年 5 月 May 20 1 5 天水细尾子沟镁铁—超镁铁质岩锆石LA-ICP-MS U-Pb 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1,2) 1,2) 1,2) 3) 1,4) 1) 1) 1) 刘成军 ,裴先治 ,李佐臣 ,李瑞保 ,裴磊 ,陈国超 ,陈有炘 ,徐通 ,张永明 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2)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4)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内容提要:秦祁交接部位天水新阳镇细尾子沟新发现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主要由蛇纹石化橄辉 岩和透辉石岩组成,岩石具有低SiO2含量、高MgO含量、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与原始地幔含量相当的特点。镁铁质 岩主要由变辉长岩和变辉长闪长岩组成,岩石具有堆晶岩的特点,具有低SiO # 2和TiO 含量、高MgO含量和Mg 值,具2 有较低的Ti/V 比值(20±)、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和HREE较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镁铁质岩属于拉斑玄武岩 系列,其岩浆源区是受地壳物质交代改造过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具有E-MORB 的特征。综合构造环境和区域大地 构造背景,认为细尾子沟镁铁—超镁铁质岩为较典型的岛弧SSZ 型蛇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细 尾子沟岛弧SSZ型蛇绿岩形成于晚奥陶世晚期(443.6 ±1.8Ma)。细尾子沟岛弧SSZ 型蛇绿岩的形成与“天水—武 山”古洋盆自南向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表明秦祁交接部位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是一个完整的洋—弧—盆体系。 关键词:镁铁—超镁铁质岩;SSZ型蛇绿岩;E-MORB;晚奥陶世;秦祁交接部位   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是中央造山系的重要 2006;王洪亮等,2006,2007;Zhang Hongfei et al., 组成部分,二者交接于古亚洲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 2006;陈隽璐等,2007,2008;董云鹏等,2007,2008; 域和太平洋构造域叠加部位,是中国大陆多块体拼 何世平等,2007;李王晔等,2007;Pei Xianzhi et al., 合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与构造域时空转换的重要区 2007;闫全人等,2007,2008;丁仨平,2008;Dong 域,也是中国大陆构造中的主要构造结之一(张国 Yunpeng et al.,2011a,2011b,2011c;刘成军等, 伟等,2004)。现今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是 2012,2014;许志琴等,2012;Liu Chengjun et al., 由石炭纪新阳—元龙大型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分隔 2013)。随着对秦岭造山带新元古代—三叠纪期间 的(裴先治等,2004,2009;徐学义等,2008),剪切带 构造格架及其造山与再造山过程的恢复重建的不断 以北为北祁连造山带东段,以南为北秦岭构造带。 深入和资料的大量积累,研究者们对秦祁交接关系 秦岭—祁连造山带交接部位是在中—新元古代构造 和构造演化细节开始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早古生代 基础上,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大陆裂解、洋 北秦岭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格架是否相 脊的扩张、洋壳形成与俯冲、大陆地壳的俯冲和碰撞 同、地质体是否为一一对应关系,商(南)—丹(凤) 等一系列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这一演化过程,在秦 洋在印支期发生碰撞造山还是于晚志留世—早泥盆 祁交接部位铸就并残存了丰富的有关加里东期造山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