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断裂带介质物性变化及其主动与被动监测方法.pdf
38 国 际 地 震 动 态 2015 年
陷带下地壳和岩石圈的低速异常可能与软流圈上涌热物质的侧向运移有关。
()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的西秦岭、东祁连附近区域地壳及岩石圈的低速异常可能主要与3
该区的构造运动有关,即主要是由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增生扩展作用引起的壳幔强烈剪切变
形导致的地壳和岩石圈内生热和塑性流变引起,而不是软流圈热物质的大规模上涌。在六盘
山断裂带附近,可能存在深部软流圈热物质的局部上涌。
()鄂尔多斯块体东南的山西地堑南部、豫西北区域岩石圈约厚4 70 km,软流圈显著上
升,可能是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后的反映。山西地堑中部 37°N 38°N 区域可能存
~
在鄂尔多斯块体突出的高速岩石圈,分割了南北异常的软流圈,高速岩石圈可能正遭受到南
北软流圈的热侵蚀作用。秦岭造山带中部偏东,在 108°E 109.5°E 之间靠近渭河盆地一侧,
~
100 150 km深处存在高速异常体,可能是俯冲到华北块体之下的扬子块体拆沉的岩石圈,
~
该区域现今发生的拆沉可能主要是由扬子块体与华北块体的斜向汇聚导致。
综合分析认为,青藏高原的隆升并向东北扩展挤压,可能对现今鄂尔多斯块体运动和变
形起主要作用,而鄂尔多斯块体的运动又为周缘地区的进一步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环境。
关键词 鄂尔多斯;瑞利面波;相速度;各向异性; 波速度
S
(作者电子信箱,姚志祥:doc ao 126.com)
q y @
断裂带介质物性变化及其主动与被动监测方法
陈海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
P315.61 A doi 10.3969 .issn.0235-4975.2015.01.011
j
绝大部分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地震的孕育、发生、震后恢复都伴随着地
震断裂带上应力和介质物性的变化。监测这种变化对于理解地震发生的机理和规律具有重要
意义。在断裂带所有物性中,因地震波的深穿透和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地震波速和衰减是反
映断裂带性质变化最可行的参数。然而由于断裂带上介质变化非常缓慢,变化量很小,目前
从观测技术到分析处理的理论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结合地震断裂带介质物性变化监测的需要,围绕提高断裂带介质变化探测精度这一
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了地震波速和衰减变化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利用人工主动震源
和自然噪声被动源,构建了断裂带介质变化监测的高性能主被动源联合监测系统。在汶川地
震断裂带开展了流动地震台阵降噪、跨越断裂带主动源监测、主动源与被动源(自然噪声)对
比监测实验;形成了断裂带介质变化监测的方法,获得了汶川地震断裂带介质速度和衰减随
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介质物性变化的物理机制。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 个方面:5
()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特征与降噪技术。流动地震台站可以根据观测需要灵活布1
置,可以跨越地震断裂带进行密集观测,而背景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
我们开展了流动地震观测台站对比观测实验。通过计算不同频段噪声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第 期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届博士论文摘要( ) 3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声波透射法和反射波法在混凝土灌注桩缺陷检测中的对比研究.pdf
- 复杂地质条件输水隧洞冻结施工段支护控制研究.pdf
- 多元聚煤理论体系及聚煤模式.pdf
- 多元规一法在页岩油气勘查评价中的应用--以辽河西部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pdf
- 大别苏鲁地区背景噪声成像与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井孔附近微震定位.pdf
- 大功率激电在内蒙古多金属矿勘查的应用.pdf
- 大型商场地震应急演练的组织与经验.pdf
- 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输入机制探讨.pdf
- 大庆林甸县M5.1地震序列尾波Qc值特征研究.pdf
- 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CO2驱油试验.pdf
- 新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的推导.pdf
- 新型地磁观测墩材料与结构的改进.pdf
-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红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pdf
- 旅游屏蔽理论定量研究--基于景区系统种群竞争模型.pdf
- 无锡金帆钻凿设备股份有限公司HGD-300A+和+HGD-200型海洋工程地质勘察钻机.pdf
- 日本、美国等国家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制度比较研究.pdf
- 日本中部地区上新世到更新世过渡时期的气候演变-来自水杉叶片化石稳定碳同位素及其形态性状的证据.pdf
-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在2011年3月11日地震中的效能、不足与改进.pdf
- 日本预防与应对地震的经验与启示.pdf
- 日极端气温的多模式集成预报应用及检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