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水稻稻曲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pdf
农林畜产 陆超 张鹏 鬟蓖江省反 琴场 黑斑墨瑕呜山 55~,00 摘要: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 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饿故又名丰收果。
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
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茵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 成因 预防措施 1 病名 态为ClavicepsvirensSakurai称稻麦角,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 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我国与 日
本还称其为 “丰收病”,由真菌引起。1878年库克首先从印度获得 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
标本,并定名为Us—tilagovirens。1896年高桥 良直经过研究,将其命 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气温24—32~C病菌发育良好,26—28~C最
名为Ustilagrnoideavirens Cke Tak,沿用至今。我国对稻曲病加明 适,低干12~C或高于36~C不能生长,稻 曲病侵染的时期有的学者
朝即有描述,李时珍 《本草纲 目 第22卷 “硬谷奴,谷穗煤者”即 认为在水稻孕穗至开花期侵染为主,有的认为厚垣孢子萌发侵入
指此 。50年代起,我国对此病开始注意。浙江省7O年代后期开始加 幼芽,随植株生长侵入花器为害,造成谷粒发病形成稻曲。抽穗
重,1982年南方晚稻普遍发生。 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 。施氮过量 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
2,症状识别 4 影响因素 又称伪黑穗病 、绿黑穗病、谷花病 、青粉病 ,俗称 “丰产 一 是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
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 内形成菌
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 ,露出淡黄色块状物 ,即孢子座 ,后 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
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 ,后破裂,散生 宜,34~C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
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 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
风吹雨打易脱落。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主。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 发病较重。二是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
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 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易发生稻曲
每穗 1O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 病。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三是栽培管理。栽
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 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 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
多在破 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 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
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 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病穗病粒也相应增多。
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 5.综合防治措施
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孢子 。 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防治,适时开展化
3、发病规律 学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水稻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选用 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业 ¨,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 抗病良种并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术措
病。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 施 。因此,要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 品种和比较抗病
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翌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 品种。二是消灭初侵染源 。清除 田间杂草,深翻土地;翻耕整地时,
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水稻的孕穗期 主 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
要在破 口期前6~lOd 借气流 、雨、露传播,侵入剑叶叶鞘内,侵染 拔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人
花器及幼颖,引起谷粒发病 。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 、施肥水平和 士中。避免在病田留种,及早将发病的秕谷烧掉,以免病菌传播;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