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快速分子检测技术.pdf
360 · 四川医学2以犯年3月第29卷(第3期) 5沙, 瓜卜d比以扣毋.以,五刃8.Vol.29.No.3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李 因 综述,范 红△ 审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分子诊断实验室,四川成都61伙抖1)
关【键词】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分子诊断技术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B 1文章编号11侧又一0501(2008)03一03协03
随着抗生素、化疗药物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艾滋病 法检测402株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哩的敏感性,2年间
的肆虐、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多因素影响,真菌感染性 对氟康哇耐受的菌株增加了11.5%[’]。台湾地区
疾病日益增多。近20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有 1999年的调查研究显示该地区有12%的近平滑假丝
明显上升的趋势。 酵母菌和15%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哇耐药[7,“〕。
2003年台湾地区新型隐球菌对其一线抗菌药物氟康
1 流行状况
哇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降低,有4%的新型隐球菌
在美国,1990年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是1980 对氟康哇耐药[,1。
年的1.9倍,居各种病原体感染率上升之首位’1〔,2004 侵袭性的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粒细胞减少者,长
年报道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率是20世纪90年代 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HIV感染的患者,患有
的2.4倍,病死率为29%;在欧洲,1983~1997年间,侵 血液肿瘤、实体肿瘤的患者。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也比
袭性真菌感染死亡患者占所有死亡患者的5.1%,而 较容易发生系统性真菌感染,因病原真菌常先从肺部
1998一20()2年间由侵袭性真菌感染导致死亡的患者占 人侵;此外,在外科、烧伤科及重症监护(ICU)病房的患
到了7.8%[21;而在我国,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6月- 者也比较容易催患系统性真菌病;插管等并发的系统
1999年6月调查ICU282例患者中有53例发生深部真 性真菌感染的情况亦在不断增加,并且其发病率呈逐
菌感染,感染率为18.8%,比1993年的5.6%上升了 年上升的趋势[l01。
34·倍[,1。 2 实验室诊断现状
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发生在医院内,主要由念珠菌、
曲霉菌和隐球菌所致。其中,念珠菌仍是血液系统感 快速的诊断鉴定是降低真菌感染病死率的有效途
染的主要致病菌,由其导致的败血症病死率最高。念 径 ,〔〕‘。然而,全球真菌感染率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了
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感染多见,但是 实验室真菌学检验的发展速度。现有的真菌感染的实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光滑念珠菌和 验室检查方法包括常规检查法和特殊检查法两类,常
克柔念珠菌感染患者增多,并出现耐药。曲霉菌是继 规检查法主要包括:①形态学检查;②培养;③组织病
念珠菌之后第二常见的真菌病原体,近年来肝、肺、心 理学检查。特殊检查主要包括:①血清学方法;②分子
脏移植患者的曲霉菌感染发生率高达30%,病死率达 生物学方法[’2〕。普通的形态学检查方法敏感度较低,
60%一00%。隐球菌的主要致病类型是新型隐球菌, 培养法完成真菌菌种的鉴定通常要花费几天甚至几周
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隐球菌脑膜 的时间,血清学检查存在的问题是很难排除真菌某属
炎后治愈率极低[’]。 的种间抗原抗体交叉反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
同时一些少见的霉菌、双向真菌及条件致病真菌 展,已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引起的感染逐渐增多,有研究显示,自氟康哇被广泛地 (SSCP)、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DNA测序、基
用于防治免疫缺陷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以来,全球 因芯片等方法用于深部真菌病的快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管理模拟194.docx VIP
- 某光伏项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pdf VIP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管理模拟197.pdf VIP
- 品管圈PDCA优秀案例-提高保护性约束使用的规范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pptx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7.docx VIP
- (优质医学)汇报用提高约束具规范使用率.ppt
- 英文版公司章程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docx VIP
- 2025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公司章程英文版 Company Articles of Association.doc VIP
- 室内外照明线路敷设要点.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