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膜分离过程的非平衡和平衡传质的研究.pdfVIP

液膜分离过程的非平衡和平衡传质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蛙奎仡工大学 蛐m-—“一m一,“~ 2011年京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液膜分离过程的非平衡与平衡传质研究 周元铭,张卫东,杨晓进木 (北京化T大学化学T程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液膜过程将溶剂萃取和反萃两个独矗:的学.元操作通过膜渗透耦合到一个步骤中同时进行,凶此液膜相溶质1i 会达到相当条件下溶剂萃取过程的饱和iF衡浓度,这个现象被称为液膜分离过程的“非平衡”传质特性。但液膜过程的非 平衡传质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实验表明,液膜分离过程中液膜相溶质浓度谯过程初始阶段逐渐升高并达到一定的jF衡 浓度。凶此,研究液膜过程有机相};:{f质浓度往分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补充液膜传质理论及指导实践操作均具有重要 意义。本文选取苯酚一磷酸三丁酯/正庚烷.氢氧化钠的人块液膜体系,考察’r液膜相用量、传质界面积改变时,有机相溶 质的积累特缸。结果表I!fj,实验条件下液膜相,r衡溶质浓度’j液膜相用量无关;1j料液侧传质推动力成正比关系、1j表 观反萃速率常数及反萃相体积成反比。l训付增人萃取和反萃侧界面积,液膜相、I‘衡溶质浓度1i变。 关键词:人块液膜;液膜相{;=f质浓度;1¨‘衡传质 028.8 中图分类号:TQ 引言 白从1968年第一个液膜专利f11面世以来,液膜分离技术便得到迅猛发展,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生 撑液膜(SLM)。液膜过程将溶剂萃取和反苹两个独立的单元操作耦合剑一个步骤中同时进行,推动过程 由化学平衡向形成载体络合物的方向移动,因此,液膜分离过程不受传统溶剂萃取平衡的限制,是一个非 平衡传质过程[3,41。也就是说,液膜相中的载体像船一样,将溶质由膜的--N搬迁到另一侧,其本身并不会 被物料所饱和【51。而且,当液膜相川量很少(例如ELM、SLM),液膜过程很快便达到稳态过程,溶质在 液膜相中儿乎没有积累,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不少学者【6-1观察到,在液膜分离过祥初期,料液相溶质浓度和反萃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对称,这 说明溶质在液膜相中发生了可观的积累。另外,许多学者【8,9]观察到液膜实验中,随料液浓度不断增大跨膜 通量趋近于一个定值,这被解释为载体 饱和机理,即膜相已经被载体络合物所饱和,阻lt:.Y传质通量的继续增加,这些研究结果对液膜分离过程 的非平衡传质机理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于包含化学反应的液膜体系,溶质在液膜相的积累浓度与反萃速 率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整个传质过科的速率。因此,定量化研究液膜过程有机相溶质浓度在分离过程中的 变化规律,对补充液膜传质理论及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ELM和SLM构型和操作上的特点,存在制乳、破乳步骤,且膜相用量少,因此精确在线测量其 有机膜相溶质浓度存在较大困难【101。BLM一般用于实验室规模的新型载体评价,及对传质过祥及机理的 基础研究,其操作简单、稳定性好,且规避了SLM中支撑膜因素的影响【11-131。 收稿【_I期:2011.06—25 基金项目:留学基金(綦会0) 第一作者:男,1987年生,坝Ij生 +通讯联系人 E—mail:jinyangau@hotmail.COIn 焚壹亿工太学 “…n;岫一m—nm蜘 2011年京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本文通过BLM研究了溶质在膜相中的积累规律,通过不断减少液膜相用量、改变相传质接触面积, 并假设膜相主体浓度均一,试图将影响膜相溶质积累的因素外推到ELM和SLM过程之中:通过反应动力 学模型雨I双膜理论,分析了结果的止确性与可靠性。本文证明了即使在液膜相用量极少(SLM、ELM)时, 液膜相溶质浓度仍会达到一个低丁.化学平衡饱和浓度的值。此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意义,补充了液膜传 质理论,对液膜过程模型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液膜过程的简单反应动力学模型 型将液膜分离过程中体积比、传质面积、边界层扩散及化学反应等因素,均整合到一个参数一表观萃取/ 反萃速率常数k之中。 料液侧传质推动力不变,考察液膜相体积及传质界面积,对膜相苯酚溶质积累的影响。其反萃侧化学反廊 如下式(1)所示,其中上划线表示有机相物料。 PhOH·TBP+NaOHj昭尸+她0肋+H(1)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