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三专题一:3、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 )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洋务派
2.3.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4.5.6.7.8.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9.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1.12.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13.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14.15.16.17.18.19.20.周敦颐《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21.22.“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23.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24.”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
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
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
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
25.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26.27.;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A.B.C.D.28.29.30.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法不阿贵31.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32.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3.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使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34.35.36.37.38.与他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沿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朱熹中国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39.所 A. B. C. D.40.4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42.43.44.45.4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