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神经麻痹诊疗规范.doc
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信息来源:齐一健康网 作者: admin
面神经麻痹,临床可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其常见病因多见于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故在此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重点介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中医学称为“口眼晒斜”,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发病急骤,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居多。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面瘫”,认为其发病乃因脉络空虚,外感风邪,经气阻滞,面部筋脉,失于濡养,肌肉迟缓不收所致。
[诊断规范]
[西医诊断要点]
1.起病突然。
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
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分:
(1)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
(2)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
(3)损害在膝状神经,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和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
(4)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 由于表情肌受双侧中枢支配,因此为不全面瘫,通常仅限于病变对侧下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而上面表情肌正常。
2.病毒引起的综合症 有明显的前庭功能障碍、耳后或三叉神经、第二、三颈神经支配区域内有疱疹存在。
3.急性感染性多发性面神经炎 大多为双侧,也可伴有对侧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中医辨证标准]
1.风寒证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症见口眼响斜,伴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 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症见口眼喁斜,伴头痛、面热,面肌松弛、耳后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证 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症见口眼喁斜,日久不愈,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入院标准]
1.口眼晒斜,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
2.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鼓颊,进食时食物滞留在面颊与牙齿之间,重则无法进食及饮水。
3.部分患者见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4.病情严重时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
[治疗规范]
[一般治疗1
1.治疗期间,可在局部用热毛巾做热敷,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防感染。
3.患者应避免风寒侵袭,戴眼罩、口罩防护。
4.患者宜自行按摩瘫痪的面肌,并适当地进行功能锻炼。
5.治疗期间,忌长时间看电视、电脑,以防用眼过度,导致眼睛疲劳,影响疗效。
[西医治疗]
1.维生素B族 维生素B12, 500ug/次,肌肉注射,1次/d;维生素B1,100mg/次,肌肉注射,1次/d。
2.物理疗法 红外线照射,超短波透热疗法,以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3.手术治疗 久治不愈(2年以上)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
(1)毫针法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毫针刺法,平补平泻。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主穴:阳自、四白、颧醪、攒竹、颊车、地仓、合谷(双)、翳风(双)
随证配穴:风寒证加风池穴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穴疏风泻热;抬眉困难加攒竹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穴;人中沟歪斜加人中穴、口禾醪穴;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穴;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穴;乳突部疼痛加风池穴、外关穴;恢复期加足三里穴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腧穴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穴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穴施行补法。
(2)电针法 取地仓、颊车、阳白、瞳子髂、太阳、合谷(双)等穴,接通电针仪,以断续波刺激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微跳动且能耐受为度。每日一次。适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 Y-T 1118-2001 石膏绷带 粘胶型.pdf VIP
-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docx VIP
- 绝望的主妇经典台词1-8季中英对照.pdf VIP
- 华力液压模块车(SPMT)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贴(彩虹版).pdf VIP
- GZ055 环境艺术设计赛项赛题15套-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赛题 .pdf VIP
- 12小学体育二年级课程纲要.doc VIP
- 粘胶型石膏绷带产品技术要求2023完整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华东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