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浪漫主义情怀.docVIP

浅析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浪漫主义情怀.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浪漫主义情怀.doc

浅析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浪漫主义情怀 摘要: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还有情圣之称。是永远不向现实低头,直面现实就是杜甫最大的浪漫杜诗中想象、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山水田园诗体现出的浪漫主义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还有情圣之称。是永远不向现实低头,直面现实就是杜甫最大的浪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被公认为诗史。李汝伦说杜诗浪漫主义特质同他的现实主义成就一样突出 (《杜诗论稿》)。杜诗浪漫主义特色长期以来被他突出的现实主义成就所掩盖杜诗中大量使用想象、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体现出的浪漫主义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诗人,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杜甫出身于官僚家庭,少时曾漫游吴越齐鲁。23岁时应进士不第,后又因李林甫的把持而终身未取进士。天宝14年(741年)29岁时拒受河西尉,后改任率府参军。35岁时(747年)到长安后本想施展自己宏大的政治抱负,但是很不得志。安史乱起,他一度困于长安,后逃出赴行在,朝见肃宗,拜官左拾遗。又因营救房琯而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年)弃官而去,经秦州、同谷入蜀。依靠严武等人的帮助,在成都营建草堂。宝应元年(762年)蜀中军阀混战,杜甫流亡梓州、阆州。代宗广德二年(764)回成都,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但不久辞去。765年离成都南下,次年至蘷州。768年携家出川,在岳州、潭州、衡州一带漂泊。大历五年(770年)在湘水的船上患病,不久去世,享年59岁。如果杜甫在生活中是一个讲求现实者,那他就会居官自保,偏安一隅,为何还会拒受官职,后又因营救他人而被贬,甚至先后弃官、辞官而去。曾在秦州西枝村寻置草堂地,欲过恬静的田园生活。他时刻不忘忧国忧民,并在诗作中一以贯之,直至绝笔。杜甫现存诗1450多首,在陇右半年内的诗流传下来的约有120首,其中寓居秦州的三个月,平均每日一首。可见他时时有激情,处处有灵感,一路漂泊一路歌。他曾自豪地对他的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纵观杜甫的一生,他饱经忧患,但从未稍减高度的爱国热情,从未放弃宏大的政治抱负,从未改变高尚的生活态度,从未磨钝盛年的创作锋芒。面对当时苦难的现实,没有一刻停止过坚定的歌唱由此说来,他的一生不是那么安于现状的,而是在不断追求理想。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他衷心希望的真实写照!杜诗中的理想主义在其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中极为突出。诗人的理想主义是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在抒发个人的悲凉凄苦和不幸际遇时;在悲悯描写劳动人民的灾难时;在鞭挞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憎恶战乱带给人民灾祸时,流露出了诗人的极强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之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正如诗人在《蚕谷行》中所描绘的那样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尽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表达了对没有战乱,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的理想和憧憬。在诗人的诗中,曾多次反复出现了一个个千百年来人们所幻想的字眼:乐土、桃园。诗人说他的迁徙流浪是有求彼乐土 (《别董顼 》)是无食问乐土 (《发秦州》)的,是追求桃园生活的,如桃园费独寻 (《风急舟中书》)、桃园人家易制度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这就是杜甫为我们所描绘的没有贪官污吏、人人各得其业、平均甚至连监狱及争吵诉讼、战争也没有的理想乐土与桃园。这些理想化的人物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塑造出来的,是典型的理想化了的人格表现;是现实人物又不是现实人物,具有很强的现实浪漫特色杜诗寄托的理想人物往往表现在他的一些怀古、吟咏今昔人物及其故事上。杜诗咏人怀古多为咏史而兼吊古伤今,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倾注到人物的刻画上诗人的理想愿望就寄寓其中。如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遣兴二》)、庞公任本性,蒿子卧苍苔。(《昔游》)、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入乔口》)、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琴台》)感物思人,以人以物托心。这些人物都是先圣贤人,是诗人寄托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不平之鸣而塑造的理想中人物。在《饮中八仙歌》里说张旭脱帽露顶土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说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说左相饮如长鲸吸白川,衔杯圣乐称避贤。这样的诗作还很多,这些人物都从现实生活升华而来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