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WTO框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贸的影响及实证分析.doc

_WTO框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贸的影响及实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WTO框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贸的影响及实证分析.doc

WTO框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贸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摘要:加入WTO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对中国经济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协整分析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评估了入世前后我国经贸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了我国与国外的经贸联系,利大于弊,而且中国入世后通过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贸;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又见抬头之际,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入世前后中国经贸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为中国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未来制定中国经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一)中国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沈程翔(1999)根据1977—1998年中国出口与GDP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性”学说,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与产业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李军、李阳(2001)利用1991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进出口与GDP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证明2000年以前中国处在供给约束阶段,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出口的作用有限;杜江(2007)使用1978—2005年进口与GDP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发现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李练军、冯中朝(2007)使用我国中部地区1980—2005年的GDP和进出口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得出对外贸易在长期中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结论。王静(2008)利用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检验,证明进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陈继勇(2008)运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结构、方式、地区分布以及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性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外商在华的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表现为以互补为主、替代与互补交织的关系。但杜江、刘用明(2004)却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对出口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   (二)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相关论   关于FDI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由钱钠里和斯特市特(CheneryStrout,1966)提出的“双缺口模型”理论是最早的。该理论认为, FDI通过弥补资金缺口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存在结构刚性,东道国经济增长会受到国内资源不足的制约,因此引进外资有助于弥补储蓄和外汇缺口,进而推动东道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在国内,沈坤荣(1999)利用各省的FDI总量与各省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作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发现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包括短期的需求效应和长期的供给效应;王剑(2005)认为FDI与出口在长期内存在互补关系,但FDI与进口的长短期关系却有所不同,在短期内FDI与进口贸易互补,但长期中却表现为相互替代。康赞亮、张必松(2006)利用我国1983—2004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协整理论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结果说明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双向因果关系,但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但该文将22年的数据整合在一个方程中进行解释,没有引入WTO的影响,故不能准确的描述各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二、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确定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主要代表性事件是中国加入WTO)浪潮中所受到的影响。包括在进出口方面、国际直接对华投资方面的影响等。在实证分析中,这里利用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公式和一些其他相关的变量来选择我们需要的变量及数据。首先选择变量,对变量进行筛选,然后确定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一)变量的确定及数据的选择   1.变量的选择。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公式:GDP=C+I+G+X-M。其中,GDP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经济增长;C代表消费。关于消费的数据,不易收集,且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大,暂不考虑在模型以内;I代表投资。由于是研究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所以以FDI(外商直接投资)代替;G代表政府购买。其数据也不易收集,而且一般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一种手段,暂不考虑在模型内;X代表出口,是模型中很重要的变量,可以考察入世前后我国出口情况的变化;M代表进口,是模型中很重要的变量,可考察入世前后我国出口情况的变化   2.数据的选择及处理。本文选取1985-2007年间我国引进的FDI、进口、出口及GDP的年度数据以及2002一季度至2008年二季度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前者样本容量为23,改革开放初期几年的数据没有列出,故不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数据均取自国家统计局各年《中国统计年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