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遗传学》00.绪论(21P).ppt
遗 传 学 序 论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遗传学发展简史 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 中的作用 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亲子间或同亲个体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或同亲个体间的差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包括人类的一切生物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和表现规律; (2)揭示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 (3)指导动植物育种,造福人类。 二、遗传学发展简史 (一)遗传学的诞生 代表人物: 拉马克(Lamarck,J. B.,1744-1829) ① 环境条件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 ②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Darwin C,1809-1882) (1)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选择学说: 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 (2)“泛生论”假说解释生物性状遗传。 (3)杂交对生物有利, 近交对生物有害。 魏斯曼(Weismann A,1834-1914) (1)支持选择学说,否定获得性遗传。老鼠 连续22代割尾实验。 (2)种质连续论解释生物遗传,环境影响体 质,不能影响种质。 孟德尔(Mendel G J,1882-1884) (1)豌豆杂交实验(1856-1864); (2)1866发表“植物杂交试验” 分离规律 和自由组合(独立分配)规律; (3)生物性状遗传由遗传因子(factor)控 制。 布尔诺修道院孟德尔先生纪念馆 (引自石春海等,2008) 1900年,三位科学家: 狄.弗里斯(De Virs H) 柯伦(Correns C) 柴马克(Tschermark E V) 重新发现孟德尔论文 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 遗传学诞生。 1900年 遗传学诞生年。 孟德尔 遗传学奠基人。 (二)遗传学的发展 细胞遗传学时期 (1900-1940) 代表人物: 狄·弗里斯 (De veris) 萨顿(Sutton, W. S.) 、鲍维里(Boveri T) 贝特生(Bateson,W.) 约翰生(Johannsen,W. L.) 摩尔根(Morgan,T. H.) 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A. H.) 穆勒(Mulller,H. J.)和斯特德勒(Stadler,L. J.) 布莱克斯里(Blakeslee,A. F.) 1.狄·弗里斯 (De veris H,1848-1935) 1901-1903年:“突变学说” 生物进化是由于性状发生突变。 2.萨顿(Sutton W S)和鲍维里(Boveri T) 1903年:根据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动态平衡关系 萨顿-鲍维里假说 孟德尔所假设的遗传因子位于 染色体上。 3.贝特生(Bateson W ) 1906年,香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连锁现象。 创造“遗传学”(Genetics)学科名。 4.约翰生(Johannsen,W. L.1859-1927) 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提出基因型和 表现型的概念; 用基因(gene)代替遗传因子(factor)。 5.摩尔根(Morgan,T. H.) 1910年,(1)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遗传学第三大规律。 (2)创立“基因论”-基因在染色体 上直线排列。 6.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A. H.) 以果蝇为对象,绘制出第一张连锁遗传图谱, 标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相互间的距离。 7.穆勒(Mulller,H. J.) 斯特德勒(Stadler,L. J.) 1927年,用X射线诱导果蝇和玉米获得性状突变,开创了人工诱导变异的先河 辐射遗传学。 8.布莱克斯里(Blakeslee,A. F.) 1937年,用秋水仙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获得成功,为人工诱导变异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生化及微生物遗传学时期 (1940-1960) 代表人物: 比德尔(Beadle,G. W.) 阿委瑞(Avery,O.T) 本泽尔(Benzer) 1.比德尔(Beadle,G. W.) 1941年,以红色面包酶为对象,研究基因的生理生化功能、诱发突变,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以后研究证实:基因通过 控制合成蛋白质(酶)而控制性状表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