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文戏谑风格特征成因与文学史意义张国荣.pdfVIP

苏轼诗文戏谑风格特征成因与文学史意义张国荣.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 卷 第9 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Vol.26,No.9 2011 年9 月 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2011 苏轼诗文“戏谑”风格特征、成因及文学史意义 张 国 荣 (百色学院 中文系,广西 百色533000) 摘 要:苏轼是北宋中期首屈一指、高才博学且具有通脱旷达审美人生态度的第一流作家。他的诗(词)文创作既俳谐 幽默又语含讥讽,呈现出独特的“戏谑”风格,其特征是:(1)戏拟逗趣;(2)臆改引趣;(3)谐(同)音致趣;(4)双关生趣。追溯 苏轼诗文“戏谑”风格形成的原因,这除了与苏轼博学幽默、机智旷达的个性特征有关外,最主要的是与我国俳谐文学传统 和北宋蜀中杂剧俳犹传统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中的“优词乐语”直接熏陶、影响有关。此外,苏轼那些极富“戏谑”风格的诗文, 在创作题材、内容、文学体式、表现手法以及作品风格、情调上,与传统俳谐文学作品相较,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变和重大突 破,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轼;诗文;“戏谑”风格;文学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 (2011)09-0006-07 苏轼是我国北宋中期首屈一指、高才博学且 苦、抚慰伤痕与心灵;然其语含讽谏之一面;又往 具有通脱旷达审美人生态度的第一流作家,亦是 往“忠言逆耳”,容易遭来灾祸。素对我国宋代杂剧 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领袖。他的诗(词)文(特别 和俳优杂戏演出中俳谐戏谑、“谈笑微言”,借机 是笔记杂文一类小品文)创作既俳谐幽默又语含 [1] “谈笑讽谏”文化传统异常谙熟的苏轼,对此是一 讥讽,呈现出独特的“戏谑”美学风格。因之,苏轼 目了然的。基于此,他在诗(词)文创作中,总从自 这类诗(词)文学夸饰铺排、形象鲜明,风趣机智, 己审美人生态度出发,自觉地学习、借鉴我国杂剧 可读性强,赢得古今读者之喜爱与追慕。下面,我 传统的表演手法,通过机智、幽默、讽刺、夸张、谐 拟就苏轼诗文“戏谑”风格特征、成因及其文学史 趣等谐谑语言,让“假”与“真”既定的顺序,产生一 意义谈点粗浅看法,祈就正于方家。 种错置性的作用力,使事物的表象与本质出现极 一、苏轼诗文“戏谑”风格的文本特 大的反差,从而使作品产生了滑稽中蕴含严肃、诙 谐中寄寓讽刺的力量。这种信口而出、率性而为的 征 滑稽诙谐与肆笔为文、以文为戏的幽默风趣构成 众所周知,所谓“戏谑”者,乃“卖弄玩笑”之谓 [2] 了苏轼诗(词)文独具的“曲尽谈笑谐谑之妙” 的 也。作为人的一种智力优势、知识渊博的外在展 艺术特质。反映在作品文本中,就有以下四个方面 示,它具有“娱已”与“劝世”之双重审美功效。即是 鲜明的特征: 说,人们在仕途坎坷、因顿之时,“戏谑”可淡化痛 (一)戏拟逗趣 收稿日期:2011-05-03 作者简介:张国荣(1949-),男(壮族),广西德保县人,百色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6 苏轼在诗(词)文创作中,总是以自己敏锐的 文与可更没有办法了,只好自我解嘲,说准备拿 艺术感受和独特的幽默眼光,以及驾驭自己特有 250 匹绢去养老。于是就将自己画的只有数尺长 的语言能力,学习、借鉴、吸纳杂剧表演故事的技 而却有万尺之势的筼筜谷偃竹画送给苏轼,作为 艺和形态,刻意构思、表现出一些充满生活细节 永久纪念;(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