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必修三)
(根据2014年高考考纲)
专题一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考点一: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孔子:
①政治:以“仁”;调整人际关系;以“礼”,恢复西周时期的尊卑条块结合秩序;提倡“为政以德”
②伦理、哲学: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对鬼神敬远之,把探究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③教育:首创私人讲学。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独立思考等
④文献整理: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⑤评价: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孔于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被后人推崇为“圣人”而倍受景仰
老子:
政治:无为而治
社会发展观:消极悲观,小国寡民。
②哲学: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主张一切顺应自然,知足寡欲。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是运动的,有无等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朴素辩证法。
考点二:百家争鸣
①出现的原因:(社会大变革)
a.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出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激烈变革。
b.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诸侯兼并、社会动荡,“士”阶层(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出现且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到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
c.思想文化上: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自提出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宣扬自己的主张;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
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a.儒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君轻民贵”的民本思想;荀子提出治国应以礼教为先,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在君民关系上,提出“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b.道家:庄子把道看作是最高的原则,提出“齐物”,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的学说。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c.墨家:墨翟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d.法家:韩非主张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的法治观;“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意义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考点三: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孟子: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荀子:发展了“礼”的学说,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天人关系: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君民关系:舟水之说。
儒家思想形成:儒家思想由孔子开创、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早期儒家思想。
(2)汉代儒学
考点一: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学” ;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三纲五常” 。
评价: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尤其是 “罢黜百家, 独尊儒学”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但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管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考点二: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等),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
措施:兴办太学,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学”;起用儒学之士参政;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确立察举制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德才为主的儒家思想道德。
影响(1)消极: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战国时代的孟子、荀子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汉武帝时代,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学(宇宙本源、个人修养、治理国家)
哲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湖北武汉市汉阳区招聘社区干事40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22年版).pdf VIP
- 2023年地面及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HSE作业指导书(最终版).docx VIP
- 常用塑料特性及塑料成型工艺.pdf VIP
- 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df VIP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素养评估(含答案).docx VIP
- 入党志愿书电子版模板(空白) .doc VIP
- 五年级下册生字练字帖硬笔书法.pdf VIP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