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辛亥革命前夕留日中国学生的思想感悟
何旭艳
学术月刊 2003.5.
内容提要 留日中国学生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留日生涯给他们带来了思想感悟:通过自强增强国力;以西学致强;要塑造“中国魂”;对执政的清政府采取行动。
关键词 日本 中国留学生 思想感悟
作者何旭艳,浙江温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历史
系博士研究生。
近代以来,尽管中国遭遇西方比日本早了十几年,但正如日本人户水宽
人所言:“清人之治国,如居室然,不于其未雨绸缪之,及其敝坏已达极点,又
不毁屋而重构,而维弥补漏,以处,疾风骤雨之来,则漂矣。”①而日本在
明治维新后,经过30年左右的时间,较为迅速地走上了强国之路,这使得日
本的各项制度成了中国青年一代学习的目标。
1896年,中国首批留日学生共13人到达日本,1897年由德国强占胶州
湾开始的瓜分中国狂潮更引起了中国学习现代制度的紧迫感,日本成了一
条更容易被接受的通向西方化的道路。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至游学
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
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同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
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②在张之洞等一批具有改革
思想的官员倡导下,东渡留学之风日盛,到1899年,留日的中国学生超过
100人。1901年以后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出洋留学的政
① 张、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131页。
② 《张文襄公全集》卷二○三。
·66·
策,出洋留学的学生逐年增加,其中尤以留学日
本的人数增加最快。1902年留学日本的中国
学生有608人,1903年1300人,1904年2400
人,1905年8000人,1906年12000人,1907年
10000人,1908年30000人①。1908年以后,由
于废除科举前后的留学高潮中赴日的学生至此
已基本学成回国,加上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更
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立宪运动与革命准备之
中,所以赴日留学的人数有所下降。
这批留日学生归国后,在20世纪初的中国
社会扮演了异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中国产生
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留学其他国家的学生。辛亥
革命前夕,参与清政府筹备立宪工作的大多是
留日学生,为中国革命奔走呼号的大多也是留
日学生,日本的《平民新闻》1907年1月27日
曾作过如下报道:“武昌的革命党人大多被逮捕
了,其中大部分是留学日本的青年。因此,中国
政府当局已把东京看成革命党的本部。”②武
昌起义后,各地响应的也主要是留日学生;民国
初期第一代领袖中有相当数量的留日学生,如
南京临时政府成员中,黄兴任陆军总长,蒋作宾
任次长,吕志伊任司法次长,陈锦涛任财政总
长、王鸿猷任次长,王宠惠任外交总长,居正任
内务次长,景秋月任教育次长,马君武任实业次
长,于佑任任交通次长,范源廉任教育次长等。
费正清认为,“可以这样说,‘从1898年到1914
年这段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日本在中国的历史
进程中的重大影响。’”③留日生涯给这批青年
学子的思想带来了什么感悟是值得关注的。
甲午战争后中日两国形势的巨大反差,老
师(中国)和学生(日本)的易位,以及日本人对
中国学生的施恩态度和民族歧视,都深深刺激
了中国留学生,他们认识到决定一个国家国际
地位的首要因素是国家实力,中国只有通过自
强,增强实力,才能在国际格局中争得一席之
地,摆脱屈辱的地位。
历史上的日本人向来是诚心诚意地崇拜和
学习中国的,“日本之文物得自中国者十八
九”④,但经明治维新后,“三十年前,没一事不
和中国一样”的“小小日本”,“那国势就蒸蒸日
上起来了;到了如今不但没有瓜分之祸,并且还
要来瓜分我中国。”⑤而作为老大帝国的中国
非但不能洗清甲午、庚子战争的耻辱,反而在日
俄战争中,“以堂堂中国,被保护于日本”⑥,令
人汗颜。这批学子求学东洋之际,日本正处于
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阶段,从江河日下的晚清
社会,突然置身于勃发猛进的日本帝国,对比强
烈,内心的冲击可想而知。湖南青年周家纯在
家信中写道:“自入长崎以来,流连异土,百感交
并,及达东京,益怦怦不能自持者。”看到曾经向
日本传授了大量中国文化的中国,已远远落在
了日本后面,不禁发出了“昔日之师傅,不如今
日之弟子”的感慨⑦。
由于明治政府在国内连年不断地进行军国
主义宣传,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仇视中国、以中
国为敌的社会风潮,随时准备“讨伐中国”的战
争叫嚣弥漫全国。幸德秋水在《帝国主义》一书
中指出,“在对华战争时,日本人的爱国主义空
前极端地发展起来了。他们藐视中国人,骂中
国人软弱无能,还痛恨中国人。而且这些不只
是用言辞来表达;从白发老人直到幼童都对这
四亿人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