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课程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课程材料.doc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课程 “国际关系理论”教学大纲(每年秋季学期) 教员:王缉思、袁明、朱锋、张小明、于铁军、王栋 课程说明: 本课程为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之必修课程。本课程之教学目标有三:其一是深入理解和评估国际关系领域中现有之各种主要理论;其二是根据经验事实,包括国际关系史、当前的国际政治现实及各国的对外政策,对这些理论进行相应的验证;其三是探讨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相结合的问题。本课程为研讨课,要求同学在大量阅读既有文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同学在选修本课程之前,应该对国际关系中的既有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第一讲 导 论 必读: 袁明:《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回顾与思考》、《“全球化”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载袁明主编:《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的发展(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7-196,341-353页。 ----:《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王缉思:《关于战争与和平理论的思考提纲》、《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研究》,载王缉思:《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2页。 王逸舟:《试析国际政治学的美国重心》,载《美国研究》,1998年第1期,第57-78页。 ----:《试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进步”:几点批评与思考》,载《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34-40页。 秦亚青:《西方国际关系学:知识谱系与理论发展》,载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论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13页。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65-176页。 ----:《现代国际关系的沿革》,载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第227-239页。 StanleyHoffman, “An American Soci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aedalus, vol. 106 (Summer, 1977), pp. 41-60. reprinted in James Der Derian ed., International Theory: Critical Investigations. N.Y.:New York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212-241. HaywardAlker and Thomas Biersteker, “The Dialectics of World Order: Notes for a Future Archeologist of International Savoir Fair (1984),” in Der Derian ed., International Theory, pp. 242-276. Steve Smith, “Paradigm Domi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 a Social Science,” in Hugh C. Dyer and Leon Mangasarian eds.,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State of the Art. Macmillan Press, 1989, pp. 3-27. 第二讲 层次分析问题 必读: David Singer, “The Level of Analysis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orld Politics, vol. 14, no. 1 (October, 1961), pp. 77-92. 阿诺德·沃尔弗斯:《纷争与协作——国际政治论集》(于铁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第1章。 肯尼斯·沃尔兹:《人、国家与战争》(倪世雄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4,6,8章。 罗伯特·杰维斯:《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秦亚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导言、第1章。 秦亚青:《层次分析法与科学的国际关系研究》,载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第243-255页。 Alexander Wendt, “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3 (Summer, 19

文档评论(0)

zhiminw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