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SCI崇拜%3a重塑文化自信与变革评价制度.pdfVIP

告别SCI崇拜%3a重塑文化自信与变革评价制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告别SCI崇拜:重塑文化自信和变革评价制度+ 殷忠勇① ①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当前中国学术界SCI崇拜的情绪已经蔓延和传导到了SCI源杂志本身,以及人文和 社会科学领域。要辩证看待SCI的功用,不能泛化,也不能异化:不能妖魔化,也不能神 化。分析了SCI崇拜产生的历史原因是文化失落、现实原因是政府评价、直接原因是人才 评价,告别SCI崇拜,需要在复兴传统文化过程中重塑文化自信,需要立足不同岗位的实 际变革评价制度。 关键词:SCI崇拜,文化自信,评价制度 citationindex,SCI)论文的效用和功能在中国学术界 当前,《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是不言而喻的,无论之于单位还是个人,SCI论文的的发表意味着各种利益的获得,不仅能 够有效支撑学术地位,还能进一步攫取学术资源,于是,在各种学术评价体系中,我们不难 发现SCI的影响无处不在,形成了当今中国学术界一种特有的评价文化,即:SCI崇拜。如 果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角度看,SCI崇拜自然有其形成的复杂原因和现实背景,厘清这 些,有助于我们客观、公正地认识SCI,更有益于中国学术界从SCI的崇拜中解脱出来,营 造科学、合理的评价文化,最终实现学术的健康发展。 l SCI崇拜的形成与辨析 1.1 SCI崇拜的表现 杜治政等‘11学者就SCI热、SCI现象对医院临床和高校教学工作造成的误导和伤害进行 了分析,指出以SCI论文的多少判断医疗和教学实际水平,是一种误判;以SCI论文的多 少论英雄,可能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事实上,医院和高校对SCI论文情有独钟,在人才引 进、职称评审、学科评估、专业论证等学术活动中唯SCI论文是举,这种依赖和俺重表现 在为SCI论文的重奖和附着其上的各种学术和人才资源的青睐和倾斜,还将原本丰富、应 当立体的学术评价寄希望于某一种学术评价工具本身,突出地表现在对SCI崇拜的情绪已 经发生了蔓延和传导。 一是蔓延和传导到了SCI源杂志本身。由于国内评价过程中非常看重以第一作者和通 讯作者身份发表的成果,于是,SCI源刊物都顺应乃至摸准了中国学术界的脾气和品性,同 一篇SCI论文会有共同第一作者或者共同通讯作者,更极端的情形是,多个共同第一作者、 共同通讯作者甚至同时出现在同一篇SCI论文中,这种在西方学术界极少出现的情形(比 如两个共同通讯作者),为什么在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中会屡屡出现,就是冈为按照国 内学术界的游戏规则,这些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身份可以使当事人非常舒适地享受着SCI 带来的荣光、赞誉和利益、资源。 二是蔓延和传导到了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由于SCI检索的是生命科学、临床医学、 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l:程技术等自然科学领域,人文和社会科学无法从其影 ·坫金项lI:汀井甫敦育科学“l一矗”规划课怨“高校学术樵力+,什畋权力偶合机制研究”(O-h/201I/0I/029)、南京中医药夫 3XSK07) 芈哲学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人事杼理的m例创新政馕研究”(1 响中分羹,于是,在学术国际化的背景下,政府、评价机构、学术共同体现在又将目光瞄准 了检索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社会科学引文 sciencecitation 索引》(social index,SSCI)、检索语言与语言学、文学、哲学、宗教与神学、 古典研究、历史、考古、艺术与建筑、表演艺术等学科的《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rts andhumanitiescitation (ISI)建立的引文数据库。然而,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特有的传统文化背景、 民族社会心理、政治组织形态等是密切相连的,罔顾这一事实,会发生和SCI崇拜一样的 对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的伤害。 国内学术界将一个原本比较复杂、多元的乃至具有民族特色、本土特征的学术评价问题 简单化为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出声音的行为,并自以为通过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获得了国 际学术地位,实现了学术国际化的目标。殊不知,这种岽拜正将中国的科学事业置于一个非 常危险的境地,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无益于原始创新;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内,难免获得 偏见和歧视,这是中国学术界的尴尬和痛楚所在。 1.2辩证看待scI的功用 s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