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翼轨道大巷操作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地质概况 一、煤层赋存特征 本作业规程施工巷道——南翼轨道大巷,巷道沿9+10#煤层顶板掘进。9+10#层位于太原组下段的顶部,厚度4.30m~5.20m,平均4.88m,结构简单,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0.20m~0.6m,平均0.4m。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含粉砂岩泥岩,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二、施工岩石性质 9+10#煤直接顶板、老顶为K2石灰岩:厚度4.90m~8.85m,平均7.34m.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富含动物化石。 9+10#煤:厚度4.30m~5.20m,平均4.88m,结构较简单,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0.20m~0.6m,平均0.4m。黑色,均一结构,块状构造,较坚硬。 9+10#煤直接底板为含粉砂岩泥岩,含植物化石。 三、地质构造 该巷通过一背斜构造,煤层倾角变化不大,相邻南翼回风巷在施工100m时遇一小断层对本施工巷道影响不大。 四、水文地质情况 9+10#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其顶板的K2灰岩岩溶水,单位涌水量q=0.33-3.43L/s﹒m;其顶板以上含水层受煤层采掘破坏或影响后,含水层来源补给条件差,充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防治水工作简单。9+10#煤层充水含水层主要为K2灰岩岩溶水,对开采9+10#有直接影响,不过K2灰岩岩溶水涌水量较小。巷道施工标高在+640m~附:施工平面图2)巷道在施工过程中,。,为低瓦斯矿井,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瓦斯的防治工作。爆炸危险,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要求执行防尘措施。掘进过程中不受的影响。掘进宽度mm,mm,断面积2;掘进宽度mm,高度mm,断面积m2。 2、永久支护设计 巷道支护方式为锚网喷。顶板采用锚杆支护,每排布置5根锚杆,规格为Φ20×2200mm的全螺纹钢等强锚杆;巷道两帮各采用3根φ16×1600mm圆钢锚杆配规格为135×135×10mm的蝶形托盘压10#铁丝编织的金属菱形网支护;螺帽选用GB/T41-2000,螺纹规格为M18;顶板锚杆间排距为900×1000mm,帮部锚杆间排距1000×1000mm;顶板锚杆每根采用1支k2360和1支ck2340型树脂锚固剂进行锚固。帮锚杆每根采用1支k2360型树脂锚固剂进行锚固。 网与网之间使用14#铁丝绑扎,搭接不小于100mm;铁丝绑接密度不小于100mm,搭接长度不大于200mm。 喷浆支护设计 (一)、喷射砼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1、 原材料:①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②砂一般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砂的含水率以5~7%为宜;③石子采用坚固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径小于15㎜;④水:用洁净水;⑤速凝剂:采用BR型外加剂。   2、 配合比的选定:施工中选定,开始时采用1:2:2 二)、喷射砼施工   注:冬季施工时,水需加热50~60℃   1、 场地布置:   搅拌机一般布置在主斜井,通过运输大巷运入工作面内,然后给料于喷射机,同时应设晴雨棚,以控制砂石的含水率。   2、 清理工作面   喷射砼前,应认真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欠挖者应予以凿除,修整断面,清理浮石及帮底的浮煤等。   3、 喷射砼作业   ①混合料的备制   a. 混合时,各种材料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   b. 采用强制式密封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   ②机具就位   机具安装在围岩稳定地段,保证输送线路通畅。未上料前,先进行砼喷射机试运转:开启高压风及高压水,如喷嘴风压正常喷出的风水呈雾状,如喷嘴风压不足,可能出料口堵塞,如喷嘴不出风,则可能输料管堵塞。有故障及时排除,待喷射机运转正常后才能进行喷射作业。   ③喷射砼作业要点   a、 喷前应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清洗岩面,将附着在岩面上的粉尘、硝屑冲洗干净,以保证砼与岩面粘结牢固。若用高压水清洗会引起岩面软化时,只能用高压风清扫岩面杂物(视地质情况而定)。   b、 严格掌握规定的速凝剂掺量,并添加均匀;   c、 喷射机工作风压一般控制在0.2~0.4MPa;   d、 喷射手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喷层表面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e、 喷嘴的方向应与受喷岩面垂直,喷嘴与受喷岩面距离保持在0.6~1.0米范围;   f、 喷嘴移动轨迹应因地制宜,横条、竖条、圆圈等应交替使用,移动速度要慢,让砼“堆”起来,有了一定厚度再移开,然后逐块扩大其喷射范围;   g、 喷射顺序一般采用先下后上,先墙后顶;   h、 一次喷射厚度一般顶部为3~5㎝,巷帮为6~8㎝;   i、 凹凸不平时应先将凹处喷平,按正常顺序喷射,以减少回弹;   j、 喷浆时,使喷嘴靠近钢筋,喷射角度也可适当偏一些,喷射砼应覆盖钢筋;   l、 喷完或间歇时,喷嘴应向低处放置,一班结束,要拆开喷头,取出水环,用水清洗干净,疏通水眼,以备下一班使用。喷完后,喷射机具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