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术视野下的王羲之书法
开 篇 词
一直以来,书法似乎被神秘化了,玄化了。很多人对于书法很头疼,他们甚至望而生畏。
很多人,由于没有进入学院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学书法仅仅是靠个人的喜好和个人的角度来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未免浅尝辄止。
平时,和朋友们私下谈谈书法,对于自己的一些见解大家觉得很好玩,也很实用,于是我萌生了和更多的人一起聊聊书法的问题。
从哪里开始呢?于是我选择了王羲之,先拣着大个的来。
也许很多人会说,老齐就会玩玩网络,顶多弄点展览、国展忽悠学之类的,那么这次我就忽悠忽悠所谓的学问,而且从技术的角度忽悠一下王羲之,列位看官注意听讲。
说明一下:
1、如果你被我忽悠了,我不承担责任。
2、讲座过程中,我不接受任何提问。
本系列文字谢绝其他网络、媒体或个人以各种形式转载、使用,仅供中国书法家论坛网友被忽悠用,谢谢配合!以免流传甚广的话,容易误人子弟,切切!
八、绞转到底是啥?
前些年,我一直被绞转弄得神魂颠倒,夜不能寐。虽然和很多高手探讨这个词语,但是他们说的更加让我迷糊。
很多人好像也弄不明白绞转到底是啥?
现在我觉得,绞转,就是用笔的一种方法,确切的说是用笔的一个过程。我们以王羲之的用笔来分析:
书写一根线条,大家都知道有三个过程:起笔、行笔、收笔。那么绞转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动作,再说简单点,就是调整笔锋的一个过程。前面已经说过,所谓笔法就是是用毛笔笔锋的方法。
咱们这样分析一下:王羲之起笔基本上是侧锋切入纸,那么起笔就是侧锋了。在完成起笔动作之后,笔锋由侧锋扭动、扭转手腕,变成中锋。在中锋行驶一段之后,要收笔了,于是开始做收笔的调整笔锋的动作,诸如:提笔、向下(或者上)。其实起笔、行笔、收笔过程,笔毫不是一个方向,这样就自然形成了笔锋的调整,于是就绞转了!
我想,没有人用笔是起笔、行笔、收笔都一样的笔锋,那样肯定没有绞转。
较转是不是很简单?其实本来就这么简单!
那么,这里又要引出一个线条中段的问题。
所谓中段,很多人也一直在说这个问题。甚至说,魏晋以后线条中段越来越差,为啥?
九、神秘的线条中段
上回我说到线条中段的问题,有的人说魏晋以后中段越来越弱化。
所谓中段,就是指的线条起笔结束(其实不应该这么割裂问题)、收笔之前那一段线段。
我是这样考虑的,中段的力量、质感是和用笔分不开的,尤其是和字的大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1、如果起笔不是侧锋,而是中锋,这样进入行笔的中段,绞转的动作显然小了,这基本是一个笔毫平铺的过程,因此在中段线条的过渡没有什么动作和笔毫的变化,所以中段基本上是没有波澜的。
2、一根线条的工作时间决定了中段的复杂性。比如,一根1--2厘米的线条(王羲之手札基本都这么长),它的起笔、行笔、收笔工作时间也无非1秒钟左右,同时线条长度也决定了完成起、行、收笔的三个动作的长度空间,所以中段很短,不太容易产生单调的感觉,也比较好糊弄过去。
3、后来,字越写越大,相应的,线条的长度越来越长,所以一根长假如10厘米的线条,我们来划分一下中段的长度-----起笔2厘米,收笔2厘米,那么中段就有了大约5--6厘米的长度,这么一个线条长度空间需要多少时间长度呢?(请允许我在这里很不学术也很不严谨的用了时间长度和长度空间这两个自创的概念)显然,这么长的距离和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必然让书写者很难在此做出什么合理的花样来,于是大字乃至魏晋以后字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段越来越不好处理。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张羽翔的大字作品,(如果张先生看到了,我分析错了,请不要笑话我),他就很聪明,通过夸张(实际是加长线条两端)起笔、收笔的动作,来缩短中段的长度,这样似乎就容易处理一些中段的内容了。同时,这么通过夸张起笔、收笔的动作,也使得笔毫、笔锋在进入中段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为笔锋地进入做好了弹跳的准备。
那么明清大字草书呢,显然他们用了线条的缠绕来打乱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视觉,以此来弱化我们对于线条中段的关注。
有人提出,中段的内容用魏碑、篆书来丰富,我不知道这两种不同的东西,能否融合在一起。
陈振濂先生在魏碑艺术化运动中,发明了一种丰富线条中段的概念“衅扭”,就是在中段加动作。不过,这个对于一般的作者来说,怎么加、加什么、节律是啥?很难把握。
说了半天,中段咋办?我也不知道。汗一个!
那天在廊坊,王厚祥兄说,因为笔势,会形成线条走向的不同变化,加上手腕的方向变化和转笔杆,使得笔毫的面发生变化,中段就不是平铺。他说,这样线条就有了“面”的变化,这也证明了我说的“线条是扁的,不是圆的!”圆的线条扭转也不会有面的变化。
比如,王羲之写“天道”俩字草书,那么左一笔、右一笔的摆动,势必会形成线条转折的折叠,这也就是说,线条是扁的,扯远了。。。
十、侧锋与切笔
刚才正在准备忽悠这个问题,接到张荣庆老师的电话,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6金与协同管理平台.doc
- 东风汽车协同办公平台案例.doc
- 杭州顶级领导品牌设计公司.doc
- 杭州顶级领导品牌营销公司.doc
- 上海顶级领导品牌营销公司.doc
- 半年会识字一年能读书.doc
- 供应商协同平台商品管理操作手册.doc
- 冷水镇耕地情况调查1.doc
- 杨少虎-多属性综合分析在储层预测中应用.doc
- 圆锥曲线综合训练.doc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