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九州石峡口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分析.pdfVIP

兰州市九州石峡口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市九州石峡口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 1 1 2 穆鹏 ,董兰凤 ,吴玮江 1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兰州(730000 ) 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兰州(730000 ) E-mail :mup06@ 摘 要:基于滑坡区地质环境,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 形破坏特征测量,扫描电镜(SEM)分析滑带土微观结构等手段,对兰州市九州石峡口滑坡的 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该滑坡具有显著的分级分块滑动特性,降 雨、不合理的人工绿化灌溉及滑坡区高陡的地形是诱发该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在认识滑坡 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 在天然、降雨、地震以及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定向排列;降雨;地震 中图分类号:P64 1. 前言 二○○七年九月十七日,兰州市城关区通往九州开发区咽喉要道的石峡口南部山体发生 滑坡灾害,体积约 6.2×104m3 的滑坡体整体缓慢蠕动下滑,大量黄土和岩块滑落、堵断罗锅沟 主洪道,并压埋部分九州大道。九州大道是九州开发区的唯一正式通道,该滑坡严重影响了 九州开发区的交通安全,给九州开发区的 5 万居民、100 多家单位的正常生活、生产造成了 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严重威胁滑坡体对面的武警甘肃总队油库,影响罗锅沟正常的污水排 泄和汛期泄洪,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滑坡灾害险情发生后,虽然采取了一系 列的应急工程措施,但应急工程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滑坡的险情和威胁,在暴雨、地震等外 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引发作用下,还可能发生整体复活滑动,所以必须实施永久性治理工程。 因此,根据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及该滑坡的特征,分析其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通过定性评价 方法[1]和定量计算评价该滑坡在天然、降雨、地震以及降水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状态, 为该滑坡永久性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滑坡区地质环境 2.1 气候 滑坡区气候类型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 316.7mm,最多年为 546.7mm(1978 年) 。本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于7~9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60% 以上。年平均蒸发 量 1399mm。最大冻土层深度 103.00cm(1967 年 1 月) ,为季节性冻土,时间由 11 月至翌年 的 3 月。滑坡区 2007 年的降雨量较往年普遍偏高,进入 9 月份以来出现近年少见的连阴雨 天气,从 9 月 27 日至10 月 18 日连续降雨量达87.9mm。 2.2 地形地貌 该滑坡位于罗锅沟沟谷西侧,所处地段为黄河Ⅴ级高阶地区,地势相对较高,总体西 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为 1540~1700m,相对高差 100~150m。由于受后期水流侵蚀切割 和人为改造破坏,阶地形态已不明显,现阶面残留部分东西宽 70~150m,南北长 260m 左 右,其余地段受水流侵蚀切割已失去原有河流阶地地貌的基本形态。 - 1 - 2.3 地层岩性 滑坡区出露地层相对简单,从新到老分别为:全新统滑坡堆积物(Q4del) ,主要分布于滑 坡体的中部和前缘一带,岩性多为马兰黄土和皋兰群片岩破碎后的重新堆积;上更新统(Q32eol) 主要为马兰黄土,分布较广泛,披覆于老地层之上;中更新统:多埋藏于马兰黄土之下,在 沟谷两侧和坡体前缘陡壁下部有零星出露,可分为两期,早期堆积物为冲洪积物(Q2al-pl),晚 期堆积物为风积离石黄土(Q2eol) ;前寒武系皋兰群(An ∈gl)岩性为黑云角闪片岩、黑云绢云片 岩和片麻岩,夹薄层石英岩和酸性侵入岩岩脉,主要分布于坡体的下部。 2.4 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 滑坡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与河西系武威-兰州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区 域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区内未发现大的断裂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