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2.2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docVIP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2.2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A....................... A........................................ A............ 32.阅读右边的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孟子的母亲为教育儿子为什么用这种手段? (2)联系你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33.阅读下面材料: 孔子办学时,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当,但不稳重,孔子让他凡事多请教父兄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菜,孔子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有出息。 回答: (1)对于上述内容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你怎样认识? (2)对于孔子对樊迟的教育又反映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什么问题,怎样评价? 四、问答题 34.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在当时政治、思想方面有何反映? 3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提出了“春秋无义战”观点,通过讨论谈谈你的认识。 第二单元活动课 成语故事会 成语是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粹的定性词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是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文字上不难理解,像“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但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思。所谓典故,就是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所以,许多成语故事,就是成语的来历,它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我们学习的这段历史中,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特别是与春秋战国的一些思想家有联系的成语。如大器晚成、无中生有、受宠若惊、视而不见、任重道远、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杯水车薪、揠苗助长、与人为善、井底之蛙、望洋兴叹、知己知彼、出其不意、青出于蓝、前车之鉴、守株待兔、吹毛求疵等等。下面提供几个供大家在活动时参考。其实,大家从小学开始也了解了许多,可以拿出来与大家一齐交流。要人人参与,逐级竞赛,将故事会开的有声有色。 一鸣惊人 齐威王做了国君,成天只知道饮酒作乐,不问朝政,国势很快衰落下来,周围诸侯纷纷向齐国进攻。一些关心国家的大臣虽有想法,但却不改当面劝谏。 有一名大臣叫淳于髡的人。他很有才气,也非常风趣,能言善辩。他知道威王喜欢听隐迷,于是自己编了一个准备说给威王听。 机会终于来了,便对威王说:“臣听说齐国有一种鸟,日夜停息在王宫院里,快三年了,既不飞也不叫。大王可知它是什么鸟?” 威王一听说明白了,说:“这只鸟只是不飞而已,飞就能冲破青天,直上云霄;如果鸣起,就一定会惊人。”原来齐威王听到淳于髡把自己比作鸟,十分感受到他在以隐迷中鸟激励自己。于是,整顿朝政,加强军事。这样,齐国称霸了数十年之久。 春秋时的楚庄王,也有与齐威王类似的故事。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不理朝政,经常出去打猎游玩。在宫里时成天和妃子喝酒鬼混,不许任何人劝谏,还通令全国:“有敢劝谏者死!”大夫伍举和苏从先后冒死入谏,才把庄王劝醒。从此励精图治,国势大振。据《史记》记载,当初伍举谏庄王时,也曾说:“有鸟在于阜,三年不飞不鸣,何鸟也?”楚庄王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你别说了,我已知道了。” 这句成语最早出处,当推《韩非子·喻老》,它的原文是:“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公而忘私 春秋时,晋国有一位品格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一天,国君晋平公问他“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好?”祁黄羊毫不犹豫地说:“解狐去最合适。”晋平公心存疑虑地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推荐他?”祁黄羊说:“大王问的是谁去当南阳县令好,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去南阳,解狐到任后,将南阳治理得很好,大家都称赞晋平公善于用人。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向祁黄羊说:“现在军中缺一武官,你看谁去合适?”祁黄羊立刻说:“祁午去最合适。”晋平公说:“祁午是你的儿子,你不怕别人说你的闲话吗?”祁说:“君王问的是谁去当武官合适,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祁午任武官,干得很好,大家又一次称赞晋平公会用人。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赞扬祁黄羊说:“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外不以仇人而偏心不推荐 ,内不因为自己的亲人而怕议论不推荐,真称得上公而忘私啊!” 西汉贾谊,世有一段关于公而忘私的论述:汉文帝初年,一些大臣获罪受刑 ,重的被杀,贾谊不同意这样做法,上奏章。他认为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的规定,因此,罚大臣的做法不妥当。建议汉文帝对犯了罪的大臣也要待之以礼,罪重者可以让他自杀。贾谊说,如果能这样做,大臣们就会为国忘家,为公忘私,见利不谋取,见害不逃避,能以节义来报答君王的礼遇之恩。 “公而忘私”的成语故事就来源这些故事。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有所谓“四公子”,他们是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

文档评论(0)

bkqs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