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族的起源及其早期迁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族的起源及其早期迁徙.doc

商族的起源及其早期遷徙 王震中 內容提要:本文以歷史文獻爲主,並結合甲骨文、考古學資料,對商族的發祥地、殷契至成湯的遷徙,以及湯所居之亳,作了系統而周詳的考辨和論述。文中認爲,商族發祥于冀南的古漳水流域,最早的“商”和“蕃”是一地二名,“契居蕃”是在戰國時的番吾、今河北省磁縣境;昭明所遷之砥石是在古汦水、石濟水所經流的今石家莊以南、邢臺以北一帶;相土所居之商丘在今河南濮陽;商侯冥時期商族活動的中心在豫北冀南的古黃河中游;王亥居於安陽之殷;上甲微居於鄴。文中通過對甲骨文中“商”、“中商”、“大邑商”的重新探討,認爲在征人方卜辭中,距離“商”地很近的“亳”,是殷都安陽東邊、今河南內黃或其附近的郼亳,可称为内黄郼亳说,此即成湯滅夏之前所居之亳,也是甲骨文中唯一的亳。偃師商城雖爲成湯滅夏之後所建之都城,但它在甲骨文時代即在商代商人自己並不稱其爲亳,甲骨文中也無後世所說的“三亳”並存的情形。 關鍵字:商族、遷徙、亳邑、郼亳 中國上古史上的商族發祥于何地?其最初活動的地域在哪里?這是敍述商的早期歷史時應該回答的話題,但也是異說紛呈、莫衷一是的問題。最初的研究主要是從文獻的角度著眼的多,後來隨著田野考古收穫的不斷增加,愈來愈多的學者都試圖將這一研究與考古學上的先商文化結合起來。儘管如此,也還是見仁見智的局面。究其原因,或可能是對文獻理解上的差異,或可能是考古學與文獻結合的方法尚值得推敲。較爲科學的結合應該是在對二者分別有一個系統研究、系統梳理基礎上的結合。爲此,本文首先從文獻的角度對於商族的起源與商湯滅夏以前的遷徙作一系統梳理,並在湯居亳的問題上對甲骨文材料加以充分利用,在必要時將歷史文獻、甲骨文、和考古學加以結合。 商族的發祥 商族原有悠久的歷史,建立過強大的商王朝,被周推翻後尚保留有宋國一直到戰國晚期,因而有關商族的起源及其早期的遷徙也留有一些文獻資料。然而從實證史學的角度看,這些史料作爲可以征信的史實,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此,有關商族的起源也是異說疊起,諸說紛呈。大致有:1.西方說,認爲商族發祥於陝西商洛或關中地區。 2.東方說,認爲商族發祥于河南商丘、 或云發祥於山東。 3.晉南說,認爲商族發祥於山西永濟、 或云發祥于垣曲、永濟一帶。 4.河北說,認爲商族發祥于河北漳水、 河北易水、 河北永定河與滱水之間。 5.河北東北及環渤海灣一帶說。 6.北京說。 7.東北說,認爲商族發祥於遼寧西部、 或云發祥于幽燕。 那麽,商人後裔――春秋時期的商人即宋國人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詩·商頌·玄鳥》說: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詩·商頌·長髮》又說: 有方將,帝立子生商。 這裏的“商”是一個國族號。王國維《觀堂集林·說商》一文曾說“商之國號,本於地名”,這個說法學界多數是同意的。但對於商人來說,“商”在相當多的場合,代表的是其所居的國土。 詩中說的“宅殷土芒芒”中的“殷土”,指的就是商土。之所以稱爲“殷土”,是因爲商代晚期國都於安陽殷墟,故而在後人的稱呼中,商土又稱爲殷土,商與殷可以互換相稱。由於商人的勢力有消有長,其領土也有大有小。作爲最早的發祥之地,範圍自然不會太大。從這個意義上講,說“商之國號,本於地名”,是可行的。也就是說,商族之發祥是和稱爲“商”的地方聯繫在一起的。只是由於商族經常遷徙,這最早的商地,究竟是如鄭玄《書·湯誓》注和《括地志》編者所說的在陝西商洛?還是如《史記·鄭世家·集解》引服虔之語以及王國維所說的在河南商丘?抑或如《史記·鄭世家·集解》所引賈逵說的在漳南殷虛?或者是如葛毅卿、楊樹達、丁山等人所說的在冀南漳水流域? 這些都尚需作進一步辨析。這四說中,第一說可稱爲“上洛說”,第二說可稱爲“宋國說”,第三說可稱爲“殷虛說”,第四說可稱爲“漳水說”。筆者以爲作爲上述四說的取捨標準,最早的“商”應該和商族的始祖契的居地是一致的,《史記·殷本紀》即說契“封于商”。《荀子·成相篇》言“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遷于商。”契所封的商地,也稱爲“蕃”或“番”。如《世本》說“契居蕃”。《水經·渭水注》引《世本》作“蕃”,而《通鑒地理志通釋》引《世本》則作“番”。可見“蕃”或作“番”,二字通用。儘管隨著商族的遷徙,名號爲“商”地域也在不斷地出現,亦即對於商人來說,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商地,但與契聯繫的當然是最早的商地,這個商地也叫“番”或“蕃”,所以最早“商”和“蕃”是一地二名。 那麽,契所居番的方位有無線索可尋?丁山曾疑惑契所居蕃“是亳字音僞”,並說“博、薄、蒲、番、蕃五個字,漢初寫法,尚無刻定之形;所以‘契居蕃’,我認爲應在滱水支流的博水流域。《左傳》所謂‘燕亳’,也應該在蒲水的源頭蒲陽山附近。”丁山先生的考證對於“燕亳”一地的探尋是有幫助的,但與他同時把早期的商地考定在漳水流域又是相矛盾

文档评论(0)

ll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