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寒江城白象山白象寺项目建设
可行性报告
起草人:李仲郢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地区的地理地貌
2、项目建设规模
3、项目建设规化
二、寒江城白象山白象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开发区域的文化内涵优势
2、项目开发弘扬保护了区域历史文化古迹
3、项目开发区域的文化环境
4、项目投资
寒江城白象山白象寺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建设经济强市,争创文化名城”是抚顺市新世纪的总体发展战略,也是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代表了抚顺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寒江城地处抚顺市东北,是充分体现和展示抚顺市少数民族创造力地区、文化积淀丰富,在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佛教协会、抚顺市佛教协会经过考察决定开发建设寒江城白象山白象寺景观建设项目。通过寒江城白象寺景观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弘扬了寒江城的历史文化、开发保护了寒江城的历史遗迹、促进了寒江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抚顺市高尔山景区和寒江城景区成为了一体,为抚顺市文化特色旅游建设增添了一朵新的奇芭。
项目概况
项目地区的地理地貌
寒江城地处抚顺市区东北部大约10公里,距沈阳60公里,距铁岭70公里,位于龙岗山脉之中,方圆几十公里,群山怀抱,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寒江水委婉流出,28万多株果木,星罗棋布,满山遍野,春天百花争艳,秋季果实累累。
白象山地处寒江城之中,于高尔山隔山相望,是长白山山脉末支,属东龙岗山脉,山高不过300米,河水流经山下称之为寒江,白象山山色秀美,河水清澈古时有喷泉和溶洞相连,天然石太椅和一线天景物迷人。
2、 项目建设规模
寒江城白象山白象寺建设项目规划用地10万平方米,其中白象寺占地1.5万平,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占地5千平(中国第一家佛教博物馆),塔林占地8万平。白象寺建设仿唐代建筑包括: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钟楼。塔林建设包括108个塔,建成后堪称中国佛教界第一塔林,塔林将供奉中国八大禅师真身舍利:星云法师、玄奘法师、道坚法师、圣严法师、隆莲法师、行愿法师、宏开法师、海灯法师。
3、项目建设规划
寒江城白象山白象寺建设项目规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完成普贤菩萨铜像建设、白象寺建设、建筑面积为5千平、占地1.5万平;塔林建设完成30个塔的建设、建筑面积1.2万平、占地面积2.4万平。二期完成塔林建设的50个塔、建筑面积2万平、占地面积4万平,修复樊梨花故居遗址、唐代兵营、点将台、观景亭、寒江城关隘等唐代古迹。三期建设:塔林建设完成28个塔、建筑面积1.1万平、占地面积1.1万平;完成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建筑面积2千平。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开发区域的文化内涵优势
寒江城现属抚顺市会元乡,寒江城在唐代称寒江关,古时因屯兵而得城,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寒江城内峰峦竞秀,江水湍急,奇山、关隘,古村落,神龟湖,唐代兵营,古战场,寺院及自然生态小区遍布乡野,葱绿的绿色中,掩映着古老村落,北方各民族故居遗址及充满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随处可见,潺潺寒江水穿城而过,是体现唐代佛教文化盛行时期北方各民族风情的典型地方。
据《史记》记载抚顺市会元乡夏时为青州北域。早在四千年前就与中原王朝行交往,虞帝时曾抚“息慎”(《郑玄曰:息慎或谓之肃慎》),息慎氏来朝贡弓矢,周武王时,肃慎人贡献过“失石砮”。周成王时又派使来贡“王赐荣伯作贿慎之命(《史记》卷四)”康王之时,肃慎复至。其后,交往益频繁,《史记》记载肃慎人,以狩猎为生,其生活地区,山野有成群野兽共猎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山海经》,经考证咸山即今长白山。周朝时属肃慎族地,战火时代属燕国辽东郡辖境,秦朝属辽东郡,汉朝时期隶属于玄菟郡,两晋时期属于平洲玄菟郡,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高勾丽族在高尔山之巅修建新城,后来叫做贵端城,是为高勾丽族第十六代王高钊监修,并在寒江设关隘。
白象山地处寒江城,传说盘古时期,天地之间有几柱之说,有个叫公共的神发怒碰倒不周山,南天柱倒塌,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女娲娘娘为救黎民于水火,采炼五彩石补天,铸柱南天门,将剩余炉渣倒入龙岗山脉之中,就此成就现在的白象山。白象山是长白山余脉,属东龙岗山山脉,多年受日月之精华,在上古时期有三条黑蛟龙栖息白象山溶洞(玄天洞)和与寒水之间,当年寒水是墨绿色“冬不封冷,夏寒刺骨”,黑蛟龙的出现使寒江水泛滥,漫山遍野一片汪洋。禹王治水走到此处,疏通河道,铸神龟投入寒江镇服蛟龙并赐水名曰寒江,大墨蛟龙镇在寒江之中,现在龟建在,两条小蛟龙就形成白象山的东西俩泉,当地百姓称之为倆泉眼。
南北朝时期有一高僧,云游到白象山下,看见白象山山色秀美,河水清澈,白象山形似巨像卧伏、古泉喷涌溶洞相连,天然石太椅和一线天自然景物迷人,高僧流连忘返,打草棚修行与此。当时正是汉地佛教刚刚兴起,云游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