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数码解读行草书字法探寻.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码解读行草书字法探寻                                    文 高 源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书法艺术是中国的一种重要文化现 象。 它的喜爱者数量极大,层面至广,不是只属于“高人雅士”的事情,学子文员、乡村父老,照样爱重书法。因此说,中国书法之根基在于广大的汉文字书写者。特别是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书法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中国书法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不能光凭几个大家乃至千个万个书法家去实现,而要靠书写汉字的中华亿万子孙的共同努力才可。这样就引出了这样的问题,书法是搞“小众化”还是“大众化”,“纯艺术化”是否利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作为一个书法人应担当怎样的使命?笔者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书法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目前书法还是精英艺术,比较“小众”,在强调文化自觉文化强国的当前,必须将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向大众普及。书法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其书论林林总总,但有相当大量的或较深奥玄虚或“老生常谈”的文字与识见,于人助益甚鲜。笔者在多年的书法研习传授中,一致在探寻一种即简单又简便,能让更多的人去认知和学习书法的方便之门。近来将“数码解读行草书字法”(下简称“数码解读法”)的拙见整理出来,以示于众,供方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共同讨论。 一、“数码解读法”的依据 所谓“数码解读法”,即为用汉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来解读书法中行草书的字法笔划,将一些偏旁部首和笔划用数码解代和记忆,便于易记易学。 “数码解读法”乍听起来,有些怪怪的,数码与书法好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怎能扯在一起呢?它的依据何在呢?我们还是先从数码说起吧。“数码”据《新华词典》解为“数为数目”,“码”为数目的符号。在我国数码包含两种数目的符号,一是汉字数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是阿拉伯数目,“1、2、3、4、5、6、7、8、9、0”,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洋码数字”。即是目不识丁的人,通常也会数数,如:一本书,二棵树,三元钱等。 早在远古时代,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群体生活的原始人,尽管对大自然了解得还非常肤浅,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但对“数”有了朦胧的认识。那时,原始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今天能不能猎取到猎物或采集到野果,有就以分而食之,无就得挨饿受饥。这其中的“有”和“无”的认识就产生了最初的“数”的概念。后来东西多了,就用“结绳计数”和“书契刻记”方式来表示食物的数量,最先又产生了自然数“一”的概念。在约一万多年前“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出土的骨片已磨刻有代表数字的简单符号,在距今7000年到5000年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一些彩陶上也刻画了表示数字和文字的简单符号,在距今3000余年前的殷墟一片甲骨上,已有从一到十的10个自然数。到了商代,我国使用的单字已达5000左右,这时除了从一到十的计数外,还有“百”、“千”、“万”专门数字。而且在中国汉字的创造过程中,我们的先人又把这些数字符号掺合到汉字的组成结构中,从一到十、到、百、千、万都有如:万、干、春、罪、语、交、些、分、丸、朝、陌、阡等等,只不过不称 之 为“数字”,而赋 予 的概念是“横、竖、撇、捺、弯、钩”等而已,因此,著名学者周汝昌曾讲:“讲汉字,当从‘一’讲起,‘一’字写起来最省事,懂起来也最简单”。 “阿拉伯数字”它是由印度数码经过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演变而来的。2000多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1、2、3、……9”这9个数字,主要用于计算。而阿拉伯的人在征服了从印度到西班牙的大片土地后,就吸取了印度的记数法,并又发明了一个代表根本没有的符号“0”,并把它传到欧洲,欧洲人以为这一记数法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在史书上就记载为“阿拉伯数字”,延用至今。由于用这样印度数字进行数字运算,要比罗马数字和其他符号方便的多,因此,渐渐传遍了全世界。传入我国在明代后期,但并没有得到使用,真正广泛使用“洋码数字”迄今不足一个世纪。然而这些“洋码数字”的形状却早出现在我国汉字的书法中,特别是在汉末魏晋时,当行书草书出现后,其符号形态频频出现,如:在历代名帖的大量行草书法中(图一),当时不称为数字,在书法中以“横、竖、撇、捺、弯”或“使转”、“连带”等词语来表述。所以说,我国出现阿拉伯数字符号要早于阿拉伯人,只是不用于运算而已。 数字之妙运用不限于数字王国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记忆,便于交谈,利于书写,它在文化生活中还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现在已出现了一种叫“数字油画”的东西,它是把天下油画大家的作品,通过特别的工艺将画作加工成线条和数字标记,绘制者只要在标有号码的填色区内填上相应标有号码的颜料,就可以完成的手绘产物,使不懂色彩,不懂明暗,从来没有学过油画原理,照样能画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