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保证期间诉讼时效,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保证期间的诉讼时效,保证期间,连带保证的保证期间,保证期间约定不明,保证期间的起算

保证债务的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之关系 汪思明 2011101024 法1101 性质上的差异——保证期间性质之辨 保证期间,是指根据当事人之间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债权人当向债务人(一般保证中)或者保证人(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的期间。债权人没有在该期间主张权利,则保证人不再承担责任。这个概念,经历了“保证期限”、“保证责任期限”的演变,最终在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确定了“保证期间”的名称。尽管如此,“保证期间”的定义与性质并未界定清晰,由此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议。 不可置疑,保证期间也是民法时效中的一部分,然而它的性质却成为了学界的争议点。时效制度谋求社会关系的稳定,惩罚怠于行使权利者,方便审理案件。通常认为,时效制度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诉讼时效,二是除斥期间。对于保证期间的性质,有大概四种观点:①保证期间属诉讼时效性质。②保证期间属除斥期间性质。③《担保法》25条的6个月保证期间属诉讼时效性质,26条中6个月保证期间属除斥期间性质。④保证期间既非诉讼时效又非除斥期间。这四个观点已经涵盖了三者关系的所有可能性。而目前司法实践中通常将保证期间作为除斥期间来理解。为了理清保证期间、除斥期间与诉讼期间的关系,我要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列表对比。 诉讼时效 保证期间 除斥期间 构成要件 期间经过;权利不行使 期间经过 期间经过 适用对象 请求权 保证责任(对担保人的债权) 形成权 法律效力 并不消灭实体权利 消灭实体责任 消灭实体权利 期间弹性 可变期间,可中断、中止、延长 法条存在矛盾(见脚注) 不变期间 始期计算 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主债务履行期届期 从权利成立起算 司法可否援用 可援用 可援用 不可援用 是否可约定 不可以 可以 可以 范围 大 小 中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保证期间兼具两者一些特征,也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比较认同第四种观点,时效制度并不一定是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对立,保证期间一种特殊的时效,既非诉讼时效也非除斥期间。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期间弹性的规定,《担保法》第二十五条与《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一条存在矛盾。这是立法过程(广义理解,包括司法解释)中出现的逻辑漏洞。立法者在立法时不能明确保证期间的性质、融贯统一其特点,制造了许多疏漏、矛盾,这是应该被批评的。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 《担保法》第二十五条与《担保法解释》三十一条的矛盾使得保证期间制度适用困难。于此,学界早在1998年就发生过争论,后来的共识是保证期间不能中断,但可以转化为保证合同诉讼时效,而保证合同诉讼时效则可以中断中止延长。由于我们要论述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把这一处弄清很重要。 共同目的,功能侧重,具体区别 保证期间制度混乱的规定造就了“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相结合的方式来平衡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只要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主张了自己的权利,保证期间便转化为保证合同诉讼时效,可以中断。 我认为,保证期间倾向于保护保证人,而“保证合同诉讼时效”则是对债权人的一种倾斜,使得债权人不必过于频繁地主张自己的正当利益。 衔接 连带保证 在连带保证中,当主债务届期,债权人可直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在保证期间内,保证人收到通知起,保证期间就转为了保证合同诉讼时效。 一般保证 在一般保证中,主债务届期,保证期间未届期,债权人应先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此时保证期间消灭,判决生效之日,起算保证合同诉讼时效。 从功能主义看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相较埠外立法,保证期间在我国保证法律制度中较有特色而又规定的复杂、烦琐,以至于混乱,实践中矛盾百出,司法解释试图理清这个问题,却是剪不断,理还乱。姜老师与季老师对保证期间制度的评价十分中肯。保证期间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功能,与诉讼时效有何不同呢?于此,也许我们应该用功能主义的视角来探究。 在世界上大概存在四种保证责任消灭的模式:一,诉讼时效(德国)。二,催告期间(台湾地区)。三,保证期间(中国和意大利)。四,催告与保证期间的混合。 通过阅读了解这几种模式,我认为“诉讼时效”制度不利于保护保证人。由于保证合同是种单务合同,保证人并不能掌控债务人,对保证人的保护是稳定经济秩序的需要。台湾民法典第753条规定:“保证未定期间者,保证人于主债务清偿期届满后,得定一个月以上相当期限,催告债权人于其期限内,向主债务人为审判上请求,债权人不于前项期限内,向主债务人为审判上请求者,保证人免其责任。” 奚晓明《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担保法》第二十五条: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规定适用中断,是为了避免主债务诉讼时效未结束,保证期间结束了。 《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一条:保证期间不因任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