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三 人体成分的测量
实验 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用皮褶钳测量皮褶厚度的技术和体成分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推算机体的体脂%、体脂重和瘦体重,分析评价体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实验原理】
(一)皮褶厚度法
人体脂肪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常2/3存在于皮下,1/3存在于身体内部、脏器周围,皮下脂肪厚度与体脂总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皮褶厚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也可以从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推算出体脂总量。但反映全身体脂含量的程度受年龄、性别、总脂肪量及测量部位和技术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同年龄女性皮下脂肪要多于男性;同性别年轻人皮下脂肪要多与老年人。
(二)体成分分析仪
人体成份分析仪采用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利用八点接触式电极测试人体各部位生物阻抗,根据人体生物特性,精确分析人体各种组成元素,并将测试结果与标准参考值进行 比较,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实验对象】【实验器材】
皮褶钳,标尺,体成分分析仪
【实验步骤】
(一)皮褶厚度法
1、皮褶厚度卡钳的校验。测量前应先校验卡钳,将砝码挂于钳口,调整指针至红色标记刻度的15~25mm范围内。每次测试前将指针调至零点,卡钳压强应保持在10g/mm2,面积为20~40mm2。
2、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身体的右侧测量部位。躯干测量部位:肩胛下角、胸部、腹部和髂前上嵴等;四肢测量部位:肱三头肌和大腿等部位。女性常测部位:肱三头肌、髂前上嵴和大腿部位的皮褶厚度;男性:胸部、腹部和大腿部位的皮褶厚度。各测量部位定位如下:
① 胸部:位于男性腋前线和乳头的斜向连线中点处。
② 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处,垂直捏起皮褶。
③ 腹部:脐旁1厘米处,垂直捏起皮。
④ 髋部:髋嵴上方其水平线与腋中线交界处,垂直捏起皮褶。
⑤ 大腿部: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中点,皮褶方向与大腿纵轴平行。
3、测量时,测试者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脂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将卡钳张开,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lcm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作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取其均值,任两次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以mm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
4、将褶厚度(mm) 测量数据带入相应身体密度公式,计算身体密度值,再将身体密度值带入Siri或Brozek预测公式,计算体脂%。
①Jackson、Pollock和Ward的身体密度公式:
身体密度(男)=1.112 502 5-0.001 312 5(X1)+0.000 005 5(X1)2-0.000 244 0(X2)
身体密度(女)=1.089 733-0.000 924 5(X1)+0.000 005 5(X1)2-0.000 097 9(X2)
X1: 男:胸部+肱三头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女:髂前上棘+肱三头肌+腹部皮褶厚度
X2: 年龄(岁)
②张薇、徐冬青(1999)等对国人资料研究后初步建立的国人身体密度公式。
身体密度(男)=1.0991-0.0005×腹部-0.0004×肩胛下角-0.0005×大腿-0.0003×年龄
身体密度(女)=1.0837-0.0004×肱三头肌-0.0004×腹部-0.0004×大腿-0.0003×年龄
③计算出体脂%
Siri公式(1956年):体脂%=(4.95/身体密度-4.50)*100
Brozek等公式(1963年):体脂%=(4.570/身体密度-4.142)*100
④我国现阶段学龄儿童少年体脂%的调查也都采用皮褶厚度法来间接估算体脂量。常用公式有: 男生:体脂%=6.93+0.428X
女生: 体脂%=7.896+0.458X
X(皮褶厚度mm)=肱三头肌+肩胛下角
⑤根据体脂%计算体脂重和瘦体重。
体脂重(kg)=体重(kg)×体脂%
瘦体重(kg)=体重(kg)-体脂重(kg)
5、注意事项
1、测量时要注意精确测量,因皮肤具有弹性,捏起皮褶后会慢慢回缩,所以应及时测量。
2、测试前检查皮褶厚度卡钳的质量,检查是否有延迟现象。
3、测试应分室或有屏风幕布分隔,男女分开,便于测量。
6、应用与评价:
该方法所测得皮下脂肪厚度包括皮肤的厚度,不同个体皮肤压缩率的差异会造成测量误差,对于过度肥胖和皮下脂肪坚实者不很实用。但该方法简便易行,尤其适合大面积普查,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测量计算后,将所得体脂%数值与表1和表2比对,可以分析评价个人和全体同学的体成分状况和健康风险。(二)体成分分析仪
1、分析内容
□被测者信息:通过设备按键入被测者的ID、年龄、身高、性别。
□身体成分分析:去脂体重由水含量、蛋白质和无机盐组成:身体总重量与去脂体重的差值为身体的决的体脂肪含量。
□肌肉脂肪分析:使用黑色横条和数值观的表示测试值:黑色横条的长度表示测试值相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