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以明清时期的项忠传记为例.pdf
2011年第1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201l
UNIVERSITYfArts&Social GeneralSerialNo.203
(总第203期) JOURNALOFXIAMEN Sciences)
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
——以明清时期的项忠传记为例
钞晓鸿
(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流经西安城的通济渠与引泾(河)渠首的广惠槊,是明代关中新修的著名水利工程,且
被作为政绩写入明清时期的众多项忠传记之中。但是各种人物传记在史料选取、事项表述上具有
主观倾向性,有的与史实存在明显背离。事实上,水利等记载不仅是作者记录的传主生平内容,而
且是其凸显或褒贬传主的话语与依据,往往因人纪事,包含着作者的价值取向与内在意蕴,但针对
水利研究或难以为凭。辨别史料性质、理清各类史料之间的脉络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明清传记;项忠传记;水利;通济渠;广惠渠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一0460(2011)0l一0093一09
西,兴修水利。流经西安城的通济渠与引泾(河)渠首的广惠渠,是明代关中新修的著名水利工程,
且被作为政绩写入明清时期的众多项忠传记之中。
关于通济渠,学界对其水源、渠线、修筑、兴衰等进行了分析;…对于广惠渠,则考察了其兴修
过程并援引了八千余顷的灌溉效益。【21以前的研究围绕渠道本身,注重地理空间,有的还强调了当
事人碑石记载的可信与重要性。∞本文从文本传承出发,围绕项忠与明代关中水利,结合实地考察,
爬梳明清时期相关文献对此前记载的摘录、取舍、概括与表述,揭示人物传记中史料、事项选取的主
观倾向性,有的与史实存在明显背离。该研究对于如何评估传统人物传记中的水利史料,史料搜
寻、利用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一、通济渠、广惠渠的修筑及文献记载分歧
《明实录》在项忠去世后的生平回顾中写道:“西安水多卤,而宋渠久废,忠为开一渠济之。又
开泾阳郑、白故渠,溉田七万顷,民生祠之。”【31这里是讲:西安城地下水质差,宋代修建的某渠湮废
已久,项忠开修一条渠道接济城市用水。此外又在泾阳县传统郑、白渠灌区开凿渠道,灌溉田地七
收稿日期:2010一ll一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代以来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IOBZS044)
作者简介:钞晓鸿,男,陕西渭南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①参阅王其棒、周晓薇:《明西安通济渠之开凿及其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2期。本文参考了
该文所录通济渠碑文,谨此说明。
·93·
万方数据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万顷。诸此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重与感激。
万斯同对于明朝典籍包括《明实录》相当熟悉。国家图书馆藏万斯同《明史》,虽然学界对该书
的认定尚有分歧,但大致认为是经万斯同审阅的明史稿本之一,也是王鸿绪后来改定上呈《明史
稿》的基本依据。[41与上引《明实录》相比较,该《明史·项忠传》说明第一条渠道与龙首渠相关,对
于后一渠道尽管灌溉区域更为具体,但“溉田七万顷”并未保留:“西安水泉卤不可饮,为开龙首渠
三十里。又疏郑、白二渠,以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田,民祠祀之。”∞1西安龙首渠此前
即存在,“为开龙首渠三十里”意味着是对原龙首渠的扩建或维护。而疏凿历史上的郑、白渠,是为
灌溉泾阳等五县农田,且只是说曾经有此建设行动与意图,至于灌溉效益、后果则未作任何说明。
再到后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