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身份与制度转型以海关邮政兼并工部书信馆为例.pdf

外籍身份与制度转型以海关邮政兼并工部书信馆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籍身份与制度转型以海关邮政兼并工部书信馆为例.pdf

确州警羽2014.02 LAN ZHoUXUEK^N 外籍身份与制度转型: 以海关邮政兼并工部书信馆为例 吴天 昱五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在晚清新式邮政的建立及邮政制度转型的过程中,把持海关大权的外籍官员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 引入西方新式邮政的知识,模仿建立新型的郴件收递制度,并尝试通过兼并内陆已有的商埠邮政,以扩大制度基础而催促新 制的成熟。在此过程之中,清延官吏始终未有实质参与,而多为海关外籍官员与租界工部局之间的互动博弈,由此可见,晚清 制度转型之中“身份”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其既为制度转型打下基础,又成为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所批评与抨击的对象。 [关键词】 晚清;外籍身份;制度转型;海关;工部书信馆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吴昱,男,广东电白人,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制度转型。 项目资助(项目编号P:wymll020)。 邮传制度,既是沟通上下政情的重要手段,又是民间信息往来的关键凭据。晚清驿递体系疲怠、及舆论 对新式邮政“裕国便民”的介绍,催生新式邮政在传统邮递体制内的出现。但由于其立意与功能均同传统驿 站及民信局截然不同,所以总理衙门最终委托由外人把持的海关负责此项新制工作的开展,既不干扰现有体 制的运转空间,减少清廷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还可推动相关新政在朝野的展开。不过,缺乏国家力量的支 持,新式邮政若要进行拓展,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寻找实力较强的伙伴进行合作或合并。上海工部书信馆作为 一家由外国人把持、但又与其母国有利益区别,且多赖口岸轮船带信的商埠邮局,具备了与海关邮政合作的 可能。而成熟的带递制度、丰富的递运线路及稳定的客户群体,又使其成为海关兼并、增强实力的首选对象。 不过,海关先后三次尝试兼并工部书信馆,基本由外籍税务司与工部局董事会进行交涉,清朝官吏少有 牵涉其中,故从中可见外籍身份在机构与利益归属上的合作与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近代西制人 华后,在制度与行事上几番周折的转型。其中意味,甚值细品与深究。文章将拟由此事人手,详探在近代中 国制度转型过程中,外籍身份所主持的新式事业,是如何在复杂的人事与利益纠葛中,逐渐建立起与旧制截 然不同的新气象。 一、工部书信馆的缘起与经营 上海工部书信馆与殖民性质的“客邮”有所区别,而其成立恰是因为英国“客邮”机构的不作为而引发。 1842年4月15日,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SirHenryPottinger)以“香港英国总督”名义发布通告,宣布在香港 开办“香港英国邮局”,8月29日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后,香港英国邮局随即在各通商口岸设立“香港 邮政分局”,称“领事邮政代办所”。至1860年,英国全面调整海外邮务,于1861年在上海北京路7号开办 “大英书信馆”,专为英国机关及侨民寄递往来国际邮件。…随着上海租界的逐步形成与演变,侨民大量涌 52 万方数据 入,上海工部书信馆的开办亦因应侨民的通讯需要,而逐渐纳入租界管理机构的议事日程。 1863年7月13日,上海租界工部局宣布工部书信馆正式成立,并在报纸上登载广告吸引顾客,而且业 务得到侨民的欢迎。[21在成立之初,该馆仿照集捐的方法缴纳费用,[31其信资标准,“凡每年认捐本馆经费银 三十两者”即为其代寄信函,未认捐者,“信函每重半盎司(英两),收制钱六十文。新闻纸每件收制钱二十 文。包裹每重一磅之四分之一,或其畸零,收制钱二十文。寄交本城投递之信函,每封收制钱二十文。快信 每封收银二钱五分。”工部书信馆工作时间较长,“平常日期,自午前八点钟起,至午后六点钟止。星期日,午 前白九句钟至十句钟,午后自三句钟至四句钟”,而其所设信箱区域较广、开取信筒的频率也较快,故颇能吸 引客户使用。‘41 工部书信馆在开办后积极开拓业务,其寄递网络逐渐覆盖多个重要的El岸城市,包括“厦门、烟台、镇 江、福州及罗星塔、汉I:1、宜昌(经由汉t=l转寄)、九江、南京、牛庄、宁波、北京、汕头、大沽、天津、温州、芜湖”, “概系交由轮船运寄”[5]。由于工部书信馆在递信网络、收寄管理以及邮票发行上都有了相当的经验,南京、 广州、汉I=1等I=I岸的侨民都纷纷要求工部书信馆在当地开设服务,№o足见其已成当时较有势力的商埠邮政 机构,亦成为海关邮政举办后,迫切希望兼并以增强寄递经验及拓展邮政网络的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