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分类号 密级
学校代码 !Q5垒2 学号—200704—010002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接受与新世纪中国
文学批评的发展
ofMcLuhanmedia
Acceptance theory
Andthe of criticism
literary
development
Inthenew
century
研究生姓名 李中华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赵炎秋教授
学 科 专 业 文艺学
研 究 方 向 文艺学基础理论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三年五月
中文摘要
自近代中国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社会逐渐融入世界发展
的大潮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世界,
如今,无论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环境保护、商贸领域,
我们都更深刻地感觉到我们处在同一个世界共同体之中。用麦克卢汉
的话说,就是我们已身处“地球村”之中。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全
球村”时代,乃是一个听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一方面,任何事
物都无时无刻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另一方面,一切信息从四面八方
同时而至,共同产生影响。从感知模式来看,此时,历时的东西被共
时所取代,时间渐被空间所消弭,趋向于对“一切事物的同时感知。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时各民族文化相互之间的影响开始代替民
族文化内部的继承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今日中国文艺学和文学批评的
发展,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正如中国一知名学者在总结新时期文艺
学发展时所言,“新时期文艺学的发展……是在古今中外复杂的矛盾
与关系中进行的,但主要面对的是中西之间的关系与矛盾问题。古今
之间的矛盾与关系尽管在新时期仍有反映,但其重要性已让位于中西
之间的矛盾与关系,并渗透其中。(曾繁仁.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
的中国文艺学发展历程[J].文学评论,2007,(8))
中国文艺学发展到新世纪,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产生了一系列
新的批评形态,譬如图像文化问题、生态批评问题、媒介文化批评问
T
题。其中,媒介文化批评(或称“媒介与文学”批评)尤为受到人们
的关注,初略统计,如今,相关的专著已有二十来部,研究论文四百
来篇,硕博士论文一百来篇。作为呈现出人们期待已久的问题意识本
土化和现实在场性的文学批评形态,尤其是媒介问题在当代文化以及
文学领域的重要性;因此,在可预期的未来,这都将是一种很有发展
前景的批评形态。如何阶段性地反思并总结已有的成就和不足,推动
这一批评的继续发展,已成为今天不可回避的理论任务。因为在探索
中,有些问题已暴露出来,比如,现象性描述多于学理性分析、也即
理论性不强的问题;把人文学术做成纯粹的技术分析,在概念和符号
中兜圈子,对文论学理阐发较少的问题;“阐释过度’’的问题;等等。
从这一批评形态的兴起来看,一方面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即媒
介文化现实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学术影响来看,它深受麦克卢汉媒
介思想的启发(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为此,本论题拟选择从
新世纪“媒介与文学”批评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接受与再语境化的
角度来对“媒介与文学”批评进行探讨和反思。具体来说,本文按照
这一接受活动实际发生的逻辑顺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总结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介
绍他独具特色的文艺批评。具体而言,麦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