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贫血、重症肺炎.docVIP

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贫血、重症肺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患者表现为呕血、黑粪和便血。消化道出血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上消化道是指Teritz韧带以上,即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胆管;下消化道是指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以下,Teritz以下的小肠和结肠。一般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呕血或柏油样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便血,大便色泽多鲜红、暗红或果酱样便,出血量多时血液返流入胃也可引起呕血。任何部位出血达3ml时,大便潜血试验即可呈阳性反应,超过60ml出血,肉眼可见血便。 病因:可由消化道局灶病变引起,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发病机制: I消化道局部的炎症和溃疡。 II胃肠道血循环障碍。 III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III胃肠道粘膜损伤。 IIII出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 注意:如摄入甜菜、菠菜、蕃茄、西瓜后大便可为深褐色或红色,但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若摄入血、动脉血、铁剂隐血试验阳性。 急性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5即可出现循环衰竭,慢性失血量超过血容量1/3时才显示循环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处理: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可按以下原则处理: 抢救因大量失血所致的休克。迅速输血或静脉补液,维持血容量,给以止血剂。 予以禁食 尽快区别上消化道抑为下消化道出血。 保守疗法出血不止则考虑手术治疗,美克尔憩室行憩室切除等。 病因治疗:消化性溃疡(H2受体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保护剂)、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垂体后叶素静滴、三腔气囊压迫止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肠息肉切除。全身感染出血性疾病,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 溶血性贫血 是指由于RBC破坏加速以致生存期缩短,超过骨髓的代偿功能而发生的贫血。 RBC内在缺陷(RBC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RBC增多症、RBC内酶缺陷如G-6-PD缺乏、血红蛋白异常)。 RBC外的异常:免疫性(Rh因子所致的溶血)、非免疫性(药物、化学、物理和中毒等因素可直接破坏RBC。 一蚕豆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5岁为发病高峰。大多发生在每年产新鲜蚕豆季节。在食用蚕豆或其制品、吸入蚕豆花粉、或吸吮乳母吃过蚕豆的乳汁后数小时~2天内发生轻重不等的急性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可下降60-70%,同时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浓茶色后暗红色。网织红细胞增高。 治疗: I贫血严重者应予输血,10ml/kg。 II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减轻溶血和抑制抗体产生的作用。 III输液、补碱、纠酸。 IIII去除诱因:避免食用蚕豆或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 二、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胎儿RBC所具有的血型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只要0.05ml—0.1ml的胎儿RBC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循环,就足以使母亲致敏,产生对胎儿RBC抗原相应的抗体,此抗体(IgG)又经胎盘抵胎儿循环作用于胎儿RBC使其致敏并导致溶血。 由于胎儿RBC进入母体多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而初次免疫应答常需历时2个月以上,且产生的抗体较弱并为IgM,故除母亲曾有接受输血史(Rh血型不配合的输血)、流产史(胎儿抗原阳性),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而ABO不合溶血可发生在第一胎,因食物、革兰阴性细菌、肠道寄生虫、疫苗等具有A或B型物质,持续的免疫刺激可使机体产生IgG抗A或抗B抗体,怀孕后这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即可引起溶血。多数表现为在生后24—48小时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贫血、肝脾大、水肿、心脏扩大,具有出现早、上升快等特点,血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ABO溶血病的症状较Rh溶血病轻。网织RBC在中型溶血时是15%—20%,重型溶血可上升至80%。 治疗: I产前处理(严重溶血病):提早分娩、宫内输血。 II产时处理: a防止缺氧。 b新生儿处理: 白蛋白1g/kg,减少血清中游离的间接胆红素。 酶诱导剂:诱导肝细胞中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活性,与非结合胆红素的结合。还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加速摄取。 光疗: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异构物,经胆汁排入肠腔或经尿排出。 换血疗法:a间接胆红素升至425umol/L,或出现核黄疸征象。b出生时明显苍白、水肿、肝脾肿大、瘀点、心脏扩大。(换出抗体和已致敏的红细胞、换出胆红素、纠正贫血。)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1g/kg,一次即可。 抗D-IgG预防Rh(抗D)溶血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减少溶血。 重症肺炎 肺炎患儿出现合并症,称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DIC等。 心力衰竭 心率>160次/分(婴儿),幼儿140次/分,儿童120次/分. 呼吸60次/分(婴儿),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烦躁不安. 明显发绀,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