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聚焦吉林百姓休闲娱乐生活变化.docVIP

改革开放30年聚焦吉林百姓休闲娱乐生活变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革开放30年 聚焦吉林百姓休闲娱乐生活变化     2008-10-22   作者:宋育欣   来源:吉林日报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吉林人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内容丰富的电影生活从未远去 ????夜色阑珊,在空旷的田野或学校的操场上竖两根高竿,支一方白布,看客们黑压压地坐成一片,放映员一阵摆弄,一束白光射到白布上,绑在柱子上的大喇叭响起电影的前奏曲,所有的眼睛都盯在了银幕上。 ????电影院前面的空地上,放着巨幅影片海报,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影院内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放映设备,安装了美国杜比环绕立体音响、高靠背软座沙发和空调,看电影的人手捧爆米花,背靠沙发舒适地半躺着欣赏着屏幕上的光影世界…… ????这两个场景很多人都熟悉,只是年代相差得久远些。30年前2角、5角的门票,如今已飙升到20元、50元,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挡大家看电影的兴致。 ????今年40岁的黄晓旭说起电影满怀感慨。“早年娱乐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看露天电影,那时,我家还在吉林市的农村,当时最盼望的就是镇上的放映队到村上来。只要大队一通知放映队要来,我就早早搬个小板凳去占座位。那时,看过的电影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情节。比如唐国强主演的《孔雀公主》、陈冲的《小花》、《高山下的花环》……”黄晓旭对30年前十分单调的农村文化生活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长春做过传片员的李兴友说,当时国家对电影的管理比较严,制作一部影片,地区电影院最多只能得到两部“拷贝”片。那时长春城区一共有30多家专业电影院、影剧院、工矿俱乐部,一部新片到达长春时,一般情况下,至少会有四五个电影院同时放映。但只有一部片子,怎么放映呢?于是,就只能放映“跑跑”电影,观众边看边等。 ????“当年放映新片时,一般市中心区8至10家电影院同时‘跑片’放映。一家电影院在放映时,其他电影院先等着。”李兴友说,每放完一卷,放映员就迅速用绳子将该片卷从窗口“放”下去,早已等候在楼下的传片员立即拿着电影片卷,骑着自行车,飞一般送到下一个放映点,第二个放映点放映完后,又立即送到第三个放映点…… ????李兴友说,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太单调,没有电视,市民的业余生活也不丰富,看电影就成了市民的最大爱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影片,又被称为“内部片”,在一些大城市盛行。能够看“内部片”,不仅是文化艺术的享受,更是身份的象征。电影院放内部片如《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时,买票的队伍排得老长。 ????到了九十年代初,经常组织集体收看国产爱国片、教育片。此外,在这一时期,看电影是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院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中小学校经常组织学生看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使观众泪流满面。而观看《京都球侠》这样融合了武侠、足球、爱情和爱国主义的电影,简直是一种集体狂欢。那时青年男女谈恋爱,看电影是不错的选择。男女恋爱的起初就是单独相约去看电影,很多恋人就是在媒人的特意安排下,每人手持着一张电影票在银幕下见面的。 ????1995年,国外大片《真实的谎言》第一次走进百姓生活,1997年《泰坦尼克号》风靡全国和贺岁片《甲方乙方》热映,大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热情被点燃。 ????“现在的电影院基本上和肯德基一样,哪里繁华它就盖在哪里,所以对那些时间多得感到无聊的人来讲,不是你想找电影院,而是电影院到处在找你。去电影院之前到超市买上一堆零食,赶在不是周末的时候,每个放映厅都没多少人,无聊的时候可以一坐一天,关上手机,一场接一场地看,这种慵懒的状态舒服到了极点。”一位年轻人说。 ????歌声萦绕的生活充满阳光 ????金晓利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单位公认的娱乐活跃分子。不爱逛街的她,最喜欢周末约上三朋四友,去长春上海路附近的歌厅K歌。金晓利说,她的朋友个个都是“麦霸”,一唱就停不下来。大家去唱歌不是比谁唱得好,完全是图乐呵。 ????回忆起孩提时代的娱乐生活,金晓利感叹那时的文娱生活实在太单调。“30年前的样板戏,曾经是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的重头戏。《朝阳沟》、《红色娘子军》、《红灯记》风靡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一个苹果脸带着甜美微笑的歌星用自己的‘靡靡之音’带来了对刻板严肃的样板戏的革命。她就是唱着《何日君再来》的邓丽君,从此我们重新有了娱乐,有了明星,有了娱乐圈。以邓丽君为首的港台流行歌手,给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添上一道大餐。我没事的时候就跟着小收音机学唱邓丽君的歌,家里人都说我学得还很像。当时在长春几乎各条大街上都有巨大的音箱播放着流行歌曲。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