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前预习】
预习本课,罗列书本上所提及的从汉到元主要政治制度的名称。
【课内活动”。
——《元史》卷91
参考材料2: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赵天麟
步骤3:总结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归纳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思考: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归纳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演变的总体趋势。
第二部分 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历程及其特点
探究主题: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历程及其特点
探究任务:
任务一:阅读书本P15正文部分,绘制唐朝和宋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代:二府三司制
任务二“探究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步骤1:阅读书本P14正文部分,结合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与汉朝相比,唐朝的相权有怎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步骤2:阅读小故事,结合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探讨唐朝中枢机构政务运行的程序。
思路提示:(1)结合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归纳三省、六部的相关职能。
(2)阅读小故事,完成思考题。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省中的某一机构(角色),合作探讨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
你们选择的机构(角色)是:
故事阅读:
贞观初年,中书省拟定敕令,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兵。唐太宗签署了敕令。魏征时任门下省给事中,就是不肯署敕,扣住不发。导致中书省命令不得行下。唐太宗质问魏征,魏征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太宗说到:“我的过错很大啊!”
——摘编自《贞观政要》
思考:
除了唐太宗和魏征的个人因素,是什么赋予魏征驳回皇帝敕令的权力?
上述故事反映了在唐朝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皇帝与三省体制之间是怎么样额关系?
依据上述故事,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怎样的影响?
参考资料:
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职责为: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步骤3:综合上述的探究,归纳总结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影响
任务三:探讨宋代是如何解决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步骤1:阅读书本P14正文部分,结合宋代“二府三司制”示意图,阐述宋代是ruhr削弱宰相的权力?
步骤2:阅读书本P14“学思之窗”,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故事。
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试从李沆做法的目的;相权与君权的关系以及发展的总体趋势等方面思考。)
任务四:归纳汉至元君主专制演变的特点和趋势
思考: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归纳汉至元君权与相权之间演变的总体趋势。
第三部分 汉至元选官制度的演进及影响
合作探究活动二
探究主题:汉至元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影响
探究任务:
任务一:梳理演进过程
阅读书本P14-15,“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这一子目的文字,完成下列表格。
任务二:分析演进趋势
步骤1:试从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等方面,比较三种选官制度,并归纳其演进的趋势。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演变趋势: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步骤2:分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诗歌:元朝高明的《琵琶记》“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思考:阅读书本P15正文,结合上述诗歌,归纳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任务三:探讨借鉴意义
当今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学习延伸】
现象:在愈加缜密细致的政治制度下,中国古代社会仍不能从根本上跳出王朝的兴衰更替、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无法实现长治久安。
探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政治制度运作的层面、制度体系围绕的核心思考)
参考材料:后世之法,藏天下(国家)于筐箧者(私产)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