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5
第三章 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情况 ………………………………10
第四章 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19
第五章 余论……………………………………………………………20
南阳方言语音探究
中文摘要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历史上曾一度是经济、政治、文化要镇,一直以来对其周围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在豫陕鄂三省交界处,是华中与南楚相沟通之地。由于南阳在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影响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研究南阳方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南阳方言研究的论著甚少,还留有大片空白,对南阳方言语音的特殊性进行关注探讨的研究也为数不多。鉴于此种现状,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之上,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期对南阳方言的语音面貌加以详细论述。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 介绍南阳的历史、地理沿革及语言使用情况。简要描述南阳方言在整个方言区划中所属片区,南阳方言的内部差异,内部分区及其概貌。然后概述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的现状。
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简要介绍南阳方言的声母、韵母和调值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对比。
第三章 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情况 南阳方言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声变、韵变和调变。从这三方面并结合普通话语音与南阳话语音对应表,来分析南阳方言音变情况。
第四章 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 简要介绍尖团音在各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及研究现状,并结合语音实例详论南阳方言的尖团音特色。
第五章 余论 简要阐述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的重要意义。(简述。)
关键词:南阳方言 语音 语流音变 尖团特色
绪论
南阳的历史沿革、地理区划及方言概况
南阳的历史沿革
南阳,早在40万~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南阳属豫州,。殷商时,武丁“奋伐荆楚”,把这里作为前哨阵地,遗留下来的有距南阳市东北5千米的十里庙遗址。西周宣王封舅父申伯于,称申伯国。春秋时,楚国南方崛起,向北扩张,楚文王灭申,置宛邑,始称宛。战国后期,宛为韩地。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年),秦伐韩拔宛。昭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司马错楚,赦罪人南阳。四十三年(前272年),秦置南阳郡,郡治于宛。秦末,刘邦经南阳入关时,“匿旌旗,人衔枚,马束舌,鸡未鸣,衔围宛城三匝”,迫使南阳郡守投降。汉承秦制,仍置南阳郡治于宛。西汉时,实行盐铁专卖,在宛设有工官和铁官,以监督、经营冶铁业和其他手工业生产。1952年2月,在南阳市北关瓦房庄发现大规模的汉代冶铁遗址。西汉末年,刘玄与王莽军作战,在围攻宛城的过程中,于地皇四年(23年)二月,在宛城外的(白河)沙滩中设坛场,称淮阳王,取年号“更始”。同年六月,攻下宛城,遂定都于此。更始三年(25年),起帝业于南阳的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把宛作为陪都。光武帝的云台28将、365功臣,多出于南阳,故南阳皇亲国戚云集,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太守杜诗在此发明了水排鼓风冶铁技术,铸造农器,“用力少,见功多”,从而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古诗十九首》“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的诗韵,把宛和洛阳并提,反映了南阳东汉时经济文化的发达。
三国时期,南阳属魏,置荆州治宛,称荆州城。曹操与张绣,曾在此城发生争夺战。西晋分封诸侯,建立了南阳国,属荆州都宛。东晋桓温和南朝刘裕,皆由此至洛阳。北魏时孝文帝取南阳五郡,而南齐不能夺。隋唐时期,郡治移穰县(今邓州南),宛改称南阳。唐“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先后派叛将武令、兵马先锋田承嗣攻打南阳,南阳军民在节度使鲁吴的指挥下,守城一年,最后鲁吴率城中军民突围,向襄阳撤退。宋时称宛州,金正大三年(1226年)设申州,元初升申州为南阳府。南宋初年,宰相李纲,为了振兴宋朝,在献迁都三策中说:“夫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湘、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三都(指宋之北京大名、西京洛阳、东京汴梁),可以遣救援。”是坚持抗金,恢复中原最理想的建都之地。元灭金之后,向南进攻宋,元人取襄樊,下汉水,进军江南,也是以南阳为基地。
明代南阳为重藩,是朱元璋第23子唐定王朱柽的封国。从永乐二年(1404年)封藩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南阳止,共历9世11王,统治南阳长达239年之久。
清代,驿道开辟,由北京至云贵,多取道于此,加之驿站紧靠城南关白河码头,南阳成了水陆交通的连接点,南船北马,商贾云集,手工业、商业相当昌盛,使沉寂多年的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