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看历史,明末到底发生了什么?.docVIP

从科学角度看历史,明末到底发生了什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科学角度看历史,明末到底发生了什么?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年—1644年是最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极度寒冷的时期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这样长时间和高密度的灾害极度削弱了明朝的国力,到了1619年整个“小冰河期”中气温最为寒冷的时期整整肆虐了20余年,这时发生了萨尔浒之战,以火器军械为主要战力的明军被迫在粮草和装备都匮乏,且训练并不足备的情况下和后金军开战,更为不幸的是此战中的三个分战场上,明朝军队的数量都不如后金军,后金军以其机动性取得了每每数倍于明军的优势兵力,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崇祯即位以后灾情更是进入了谷底。综合南北方志的记载,灾变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1585年(万历十三年)开始变得明显,但时起时伏,1600年前后开始骤然加剧,崇祯一朝才达到灾变的高峰。 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鼠疫也开始蔓延,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终于在山西爆发,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区,而且后金也受到这种气候的影响,发生灾荒,于是他们决定南下,这直接导致了北京城的轻易被攻占。 明朝灭亡以后,气温于1650年后开始快速回升,这才有了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其实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7月1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公元10-1900年周期性气候变冷导致中国自然灾害和战争加剧》(Periodic climate cooling enhanced natural disasters and wars in China during AD 10–1900)的研究论文指出,公元10年-1900年期间,周期性的气候变冷造成的灾难引发中国近2000年中的朝代变迁,汉、唐、北宋、南宋、明等朝代的衰落和灭亡都与气候变冷密切相关,其变化周期又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或地球轨道位置的周期性变化相关联。   论文指出,无论外族入侵还是内部叛乱,都不是过去所认为的封建制度、阶级斗争或者朝廷无能所致,寒冷的气候才是罪魁祸首。研究发现,古代中国的战争频率、米价、蝗灾、干旱频率、洪水频率和低气温显示出两种主要的周期变化,它们以160年或320年为期交替变化。低温与来自北方游牧社会对汉王朝的外族入侵直接成正相关;与因干旱和蝗灾引起的内战间接成正相关。过去2000中的粮食生产总是在较冷的时期更不稳定,直接导致因中原内乱或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进而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冲突。   无独有偶的是,在小冰期,欧洲遭受其历史上最严重的水灾和饥荒,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和玛雅帝国也都是在寒冷时期分崩离析以致覆灭的。   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动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课题。此前的几项研究表明,过去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往往与气候寒冷阶段相关。在古代中国,气候变冷引起干旱或洪水,进而带来蝗灾。因此,低温天气可能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农业生产,从而在王朝内部激起叛乱形式的战争,是为“内战说”。另一方面,气温降低使北方草原的牧草可生长期大幅缩短,畜牧业遭受损害迫使北方游牧民族在寒冷时期向南迁移,是为“南下入侵说”。然而,这两种假说过去均未进行过任何定量的评估。   这项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它第一次采用非常量化的数学分析方法(相关函数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公元10年至1900年期间的气温、自然灾害、米价和战争数据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并且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该研究关于战争频率、干旱和洪水的数据取自暨南大学1939年根据大量史书编撰的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1913年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按照10年为期编撰的。以10年为期的气温数据是通过多个地区的古气候重建,从冰芯、树木年轮、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