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直面苦难公开课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VIP

高中语文 直面苦难公开课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直面苦难公开课学案 苏教版必修5

《直面苦难》节选教学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理解周国平的苦难观 2 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情感目标:培养正确面对逆境、面对苦难的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 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三 课前预习 1 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我与地坛》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琼森《确实可靠》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3 预习检查 (1)给点字注音 慷慨 慰藉 拯救 炫耀 荒谬 旋涡 淹没 骄横 蔑视 瘟疫 磨钝 苍穹 (2)解释下列成语 芸芸众生: 浑浑噩噩: 绘声绘色: 4预习反馈 (1).文章中提到的悲剧包括什么悲剧?在面对相应悲剧时我们可以怎样做? (2).在文中,作者阐述了怎样的观点?(面对苦难,我们该怎么面对?) (3)“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如何理解? (4).当我们经历苦难后,我们就是英雄吗? 四 文本研习 1 周国平在文章开头把苦难又称为悲剧,并分成 和 。 对待的心态 原因 结局 悲剧 悲剧 2 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战胜不了,但是是不是就坐以待毙呢?作者要求我们该怎么做? 3周国平一反传统的英雄苦难观,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述说苦难,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苦难并保持尊严呢? 赏析下面两句语句 (1)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2)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4 阅读第8段,当人经历苦难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否会忘却曾经的伤痛,变得更加超脱呢?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些人呢? 5 方法点拨 五 读一读 做一做 悟一悟 论苦难 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克兰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做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这正是弗兰克曾经陷入的境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