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 沪教版第四册
《谏太宗十思疏》一课一练
一、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应当
③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处罚
⑤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固:稳固
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⑦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⑦ D.①⑤⑥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则思知足以自戒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下列各句中的“因”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②貌恭而不心服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④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五、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域中之大――居于广阔的天地之间
B.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缅怀(皇上的)仁德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
六、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B.魏徵,字玄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直言敢谏,史以“诤臣”称之。
C.《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几乎全用对偶句和排比句,句式整齐华美,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
D.《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得说理更加透彻。
七、阅读课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劳作
B.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C.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
D.仁者播其惠 播:散播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思知止以安人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D.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屠惧,投以骨①和②都是表示转折的连词,可译为“却”“但是”,③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④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五、A.(“域中之大”意为“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六、C.(“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不当,本文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七、1、A.(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造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2、B.(B是意动用法,其他都是使动用法)
3、A.(A项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B,顺接连词,那么/表示判断的副词,就是;C,代词,他们的/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可译为“难道”;D,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以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1)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2)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迁移阅读”参考答案:
1、D.(下:推行)
2、C.(用事:掌权)
3、A(A,介词,按照/连词,于是,就;B,指示代词,那些;C,介词,用,拿;D,副词,将近)
4、B.(B和例句都是使动用法,A是名词活用作动词,C是名词作状语,D是意动用法)
5、C.(“心怀鸿鹄之志”不妥)
6、(1)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