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docVIP

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doc

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研究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跨入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西部开发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特别需要培养本地少数民族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通过高新技术的研究普及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59.33%。边缘、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等原因,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研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教育的强烈要求。 一、新世纪新任务、新培养模式的挑战 新疆大学作为“211工程”西部一流大学,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世纪的来临、新的新疆大学的成立要求探索一种适合于新世纪的新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大学生真正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我们正处于世界信息革命时期,世界经济、技术的爆发性发展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创造很大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区域经济,需要各专业各层次的人才。新疆大学作为21世纪的重点大学,更要培养出西部地区一流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下面以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培养模式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分析 1.新任务的确定 实施高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新疆大部分地区非常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很高,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的依赖性很大;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系统的管理模式,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评价及保护,都需要资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人才。新疆大学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新疆,他们更了解区域自然特点,容易掌握当地经济发展规律。因此,资源与环境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全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影响全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 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同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探讨的空间可达到全球以至宇宙,涉及的科学领域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既有特大的广阔性,又有强烈的综合性,还有广泛的应用性。在确定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学生的培养模式时要以此科学的特点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社会近期和长期的需要,考虑学院软硬条件,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计划,培养出多元智能的人才。 2.培养准则 (1)明确培养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工作在新疆境内,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即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而高校培养模式要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为此,应按不同的需求目标来确定培养模式。 (2)优化课程设置。新的培养模式要求新的课程设置。应改正传统课程设置方面的缺点,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3)提高师资队伍质量。21世纪现代化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民族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 另外,还应改善教学软硬条件,以学生综合培养为本。 三、结论与分析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新疆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培养计划(2010年9月)中的培养目标提到:“培养具备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里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服务对象。据了解,1988年以来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难,转业、待业等现象部分存在。大部分毕业生在中小学任地理教师。这与教学计划所定的培养目标不符,也不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培养目标。现阶段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对大学生的要求不同,按照各行业、各部门的需要,确定培养模式,设置课程是很必要的。课程设置也要遵循培养目标。大学第三年后,按照各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学生的选择,确定他们的培养方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专门技术作为培养方向,将来为研究机构、资源管理部门、环境监测部门工作;另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因此,公共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完成以后,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 2.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从现阶段执行的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学计划来看,校管公共必修课的比重很大,占毕业应修课学时的42.6%,但是学分只占34.5%;院系必修课学时占20.5%,学分占34%;专业必修课学时占11.5%,而学分占12.7%;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学分各占12.6%,而学分各占12.7%(见表1) 校管公共课教学中以下三点值得探讨。 第一,公共课学时多、学分低,需要调整学分或学时。学时多、学分低的现象,会影响这门课的学习气氛。 第二,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