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FC技术分析与展望.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MFC技术分析与展望,3d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ocr技术与展望,3d打印技术现状与展望,信息技术的展望,埃森哲2015年技术展望,信息技术展望,2015汽车市场分析展望,技术展望

DMFC技术分析与展望 901组 穆昕 导师: 王树东 研究员 主要内容 DMFC工作原理 问题与解决 展望 DMFC工作原理 甲醇电化学氧化动力学 反应机理 CH3OH + Pt → Pt–CH2OH + H+ + 1e - (1) Pt–CH2OH + Pt → Pt–CHOH + H+ + 1e - (2) Pt–CHOH + Pt → PtCHO + H+ + 1e - (3) PtCHO → Pt–C≡O + H+ + 1e - (4) Ru + H2O → RuOH + H+ + 1e - (5) RuOH + PtCO → Pt–Ru + CO2 + H+ + 1e - (6) 甲醇电化学氧化动力学 电催化剂 Pt或Pt合金: 替代型: 甲醇电化学氧化动力学 制备过程 -Wieckowski等,Pt(1 1 1)晶面抗中毒能力最强; -Dinh等,低电位下Ru+H2O→RuOH,CO的脱除需要RuOH; -Ru含量在50%时,活性最好; -J.W.Long等,Ru以RuOxHy形式存在时,催化活性高,制备时应尽量扩大纳米级Pt与RuOxHy的接触界面; -Aricò 等,在Pt中添加Sn,Sn将电子转移给Pt而被氧化; -Watanabe等,当催化剂的粒径大于20?时,活性不再提高,说明活性与分散度有关; -Kaurenan等,金属相在炭黑(acetylene black)分散度低,在炭黑(Vulcan XC-72)分散度高,因为上面有大量微孔结构; 甲醇电化学氧化动力学 基础研究 -McBreen等,在Pt中加入Ru,提高了d轨道的空位,改变了甲醇残余基团在Pt上的吸附能,反应速率除了受双功能反应机理的影响,还受到电子效应的影响; -Iwasita等,在FTIR试验中,CO伸缩震动移向高频,归因于Pt-Ru上的化学吸附能很低; -Frelink等,Ru在Pt上的配位效应引起了合金表面结合能的改变,使得在任何吸附量下均移向高频区; -研究围绕电催化剂的形貌展开,通过对三重和多功能催化剂催化行为的研究,可以知道不同助剂对提高活性的作用。 甲醇电化学氧化动力学 1、提高温度 2、提高电流密度 抗甲醇的氧还原电催化剂 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 如:Co、Fe的呔菁和卟啉络合物 优势:对甲醇不敏感 不足:制备难、生成中间产物H2O2、活性和稳定性不如Pt/C 八面体金属簇化合物 通式:M6X8,M-高价过渡金属Mo等 X-硫族元素S、Se、Te等 优势:对甲醇不敏感 不足:活性和稳定性不如Pt/C Cutting off the air supply Water management ?燃料利用率低 阻醇、耐高温膜 复合膜Nafion-silica -将SiO2嵌入到聚合体结构中, 能有效阻止甲醇(40 /500 mA/cm2) 聚丙烯腈-磷酸膜(PAN-xH3PO4) -将磷酸溶入到膜的多孔结构中 磷酸掺杂的聚苯并咪唑(PBI)膜 -渗透率5%-10%,温度150-200℃ 阻醇、耐高温膜 Nafion与无机物共混膜 -TiO2、SiO2、Zr(HPO4)2 参考文献 Chenggang Xie?, Joseph Bostaph, Jeanne Pavio,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36 (2004) 55–65 R. Dillon a, S. Srinivasan a, A.S. Aricò b,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27 (2004) 112–126 Hao Lin Tang a, Mu Pan a,*, San Ping Jiang b,Materials Letters 59 (2005) 3766 – 3770 Hsiu-Li Lin a,b,?, T. Leon Yu a,b, Li-Ning Huangb,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50 (2005) 11–19 D. Ilic ?, K. Holl, P. Birke, T. W¨ohrle, F. Birke-Salam, A. Perner, P. Haug,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xxx (2005) xxx–xxx A.S. Arico, P. Creti, V. Baglio, E. Modica, V. Antonucci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