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3章 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火山灾害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构造-岩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多是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石圈破裂,使上覆岩石的静压降低,塑性的岩浆变为液态,从较深处的高压区向地壳浅层的低压区运移,于构造薄弱部位冲出地表,形成火山爆发而酿成灾害。 火山爆发的直接致灾方式 普里宁式喷发柱→水汽遇冷凝结,挟带着火山灰等物质形成泥雨再降落到地面→火山泥石流; 火山口附近被炸碎的岩石和部分射入空中的岩浆冷凝后落下→火山碎屑流; 溢出地面的岩浆自火山口顺坡而下→火山熔岩流; 大量的火山灰遮云蔽日,随普里宁柱的蘑菇云飘移→火山灰云; 火山喷发后空中弥漫的有毒火山气体→窒息生命 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对生态环境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为显著和有效的。 1991年6月15日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大约有超过2千万吨的SO2随普里宁柱进入平流层,使平流层臭氧的光解速度增快,生成受到抑制,臭氧含量明显下降。火山喷发物在半年后扩散至全球范围,形成的火山灰反射掉相当一部分太阳能,使次年即1992年成为近61年中大陆温度最低的一年。全球的大气环流和降压水场、风场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果足以抵消近百年来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升温效应。 死火山——保留着火山形态和物质,但在人类历史上至今从未活动过的火山; 休眠火山——那些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活动,但现今则处于“休眠”状态者; 活火山——现在还在活动或有明显活动迹象的火山。是最为危险的火山类型。 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或海岛火山爆发以及海底塌陷、滑坡和地裂缝等激发而引起的一种重力长波。 海啸的波长一般为几十至几百公里,周期2至2百分钟。传播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数百至上千公里。海啸开始形成时其波高并不大,仅在1至2米之间,只有在快要到达海湾或岸边的浅水区时,波高才会突然急剧增加数倍甚至数十倍,携带巨大的能量和由此而来的强烈破坏力,形成一种破坏性巨浪。 台风、热带风暴或热带气旋,都是形成于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以往曾统称为台风。它们造成灾害时的强度主要与风力和风速有关,故世界气象组织按其大小作了进一步分类。 热带气旋 热 带 气 旋 热带气旋:生成于热带洋面,中心气压低于外围且作水平旋转的气团。是气——水(——岩)耦合的复杂产物。 中心区 大风区 外围区 气旋结构 热带气旋的生成过程 热带洋面大气不稳 水-气系统运动增强 低层大气受热上升 上升气流加热高空云层 狂风:12级风力风速可达110米/秒。足以掀翻船舶,拔起大树,推倒房屋; 巨浪和风暴潮:由于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极低,故在其经过海域,海面会被抬高数米。再加上狂风的作用,到达浅海和近岸地区后,会形成风暴潮登陆,以至冲毁堤防,卷走房屋和其它建筑设施。 热带气旋的致灾方式 1970年孟加拉一次风暴潮,巨浪高达6米以上,狂涛冲毁海堤后涌入内陆,淹没了两个岛屿,使30万人丧生。 暴雨:台风引起的暴雨,降水区域集中且强度极大。有一天降雨1869毫米的记录。这种特大暴雨往往会造成一系列次生灾害,如山洪暴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 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台风来势猛,旱灾去无踪。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重力失稳是它们中多数灾害共同的诱因。 § 3. 地质灾害 滑坡 是斜坡上的岩土物质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作整体性下滑的运动,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 滑坡和崩塌 滑面 滑床 剪出口 滑体 滑舌 滑坡后壁 滑前地形面 滑前临空面 滑坡的基本结构 按其自然类别或其与工程的关系,滑坡可以分为自然边坡,岸坡边坡,矿山边坡和路堑边坡四种。 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滑坡发生以后, 可以单独成灾而摧毁公路,铁路,村镇,厂房,或堵塞河道,阻断航行;也可以作为其它灾害的次生灾害而加重灾情。 滑坡发育的主要条件有四: 地形地貌条件, 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条件, 地层岩性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崩塌是指悬崖、峭壁、陡坡和洞顶的岩石或土体,大块向下垮落的现象。崩塌主要有散落、坠落、翻落等形式。 崩塌与滑坡共同的诱发因素都是重力作用。但崩塌发育的条件更加局限一些,只有在大多数的滑坡条件得到满足之后,还同时具备陡峻的坡度,高倾角的裂隙和较大的地形高差才行。 泥石流是含有大量固体物质(泥和砂、石)的洪流。有四大特点: 其容重一般在1.2-2.3t/m3之间; 流的性质和流态都不稳定; 常具突发性,运动速度快; 能量巨大,因而破坏能力极强。 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与地形 形成区 流通区 堆积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