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 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自评报告 四海同心齐争先 崇文重教开泰平 开平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26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开平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概况 4 第二部分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6 一、2005-2009年:稳步发展,全面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 6 二、2010-2012年: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6 三、2013-2014年:科学发展,深度提升教育现代化内涵 7 第三部分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做法及成效 7 一、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7 (一)坚持理念引领,把准发展方向 7 (二)坚持科学规划,谋划教育发展 8 (三)坚持领导带头,落实争先责任 9 (四)坚持加大投入,保障教育经费 9 (五)坚持灵活牵引,凝聚社会力量 10 (六)坚持民生为重,落实惠民政策 11 二、坚持均衡优质发展,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 12 (一)实施校舍新(扩)建工程,增加教育学位 13 (二)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优化教育资源 13 (三)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办学水平 14 (四)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建设高素质队伍 15 (五)实施强镇工程,促进城乡发展同步 17 三、传承碉楼侨乡文化,开拓进取汇聚太平 18 (一)碉楼文化融中西,开拓进取扬海外 18 (二)华侨精神育人杰,自强不息传美德 19 (三)倚侨乡精神土壤,育学校文化品味 20 (四)校园文化承古今,与时俱进促和谐 20 四、坚持创新发展,以体制改革带动教育现代化 21 (一)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21 (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22 (三)建设长效自净机制,健康教育系统作风 22 (四)推进教育国际化,促进教育开放发展 22 五、构建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24 (一)学前教育蓬勃发展 24 (二)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24 (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 25 (四)特殊教育规范发展 26 (五)成人教育多元发展 26 六、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成果突显 27 (一)坚持德育为首,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27 (二)坚持质量为核心,教学成果显著 28 (三)坚持文化为根,社区教育蓬勃发展 30 (四)坚持百花齐放,区域教育特色初现 30 第四部分 存在主要问题与努力方向 32 一、培育特色,进一步打造区域教育新优势 33 二、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33 四海同心齐争先 崇文重教开泰平 ——江门开平市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开平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概况 开平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是珠三角城镇发展地区性的副中心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市区交通发达,三江六岸,素有“小武汉”之称,历来是重要的商埠和货物集散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开平建于崇祯年间,县名取意“开通、敉平”二义。此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开平碉楼既传承了开平人开放包容的自信,又在风雨动摇之时保护了开平人民,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充分阐释; 376年的历史长河在这里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精华。除了拥有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外,还拥有开元塔、风采堂、司徒氏和关氏图书馆、立园、赤坎古镇等文化古迹;丰富多彩的学宫文化、碉楼文化、华侨文化、建筑文化、体艺文化,孕育出“洪门元老、一生爱国”的华侨领袖司徒美堂,革命先驱周文雍,南楼抗日七壮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国画大师司徒奇,书画家黄笃维,电影艺术家、原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中国纪录片之父司徒兆敦,革命摄影第一人沙飞,粤剧名伶红线女等一大批英才俊杰。 开平旅居海外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多达75万人,华侨情系桑梓,崇德行善,捐资助学,爱心善举薪火相传。据统计,改革开放至今,我市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共捐善款3.5亿余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如此大爱,是“为往圣继绝学”精神的最佳助证,更成就了广东省教育强市的辉煌,成为推进开平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开平崇文重教由来已久,早在康熙年间,开平就开设县学,乾隆年间,大小学堂纷纷涌现。五四运动后,开平第一中学应运而生,历经95年风雨仍未易其址,屹立潭江河畔,并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发展成为今日国内外知名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学校、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平的华侨热心办学,教化子弟,在艰苦创业的同时也为中西文化的交融打开了一扇开阔的窗口。关氏、司徒氏、周氏、余氏等家族纷纷兴建祠堂、图书馆,教以人伦。如司徒氏图书馆、关氏图书馆、月山博健学校等昔日的书院、学堂如今仍在传承文化、滋育后人。 近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秉承优良传统,应“开平”之古义,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坚持多样开放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区域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l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