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维新变法
中日甲午战争的振憾以及迫在眉睫的瓜分危机 (1)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结束。号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的子孙、文明神胄的堂堂中华”居然战败于边僻海岛的“虾夷”日本,朝野为之震惊!变法图强之议再度兴起。戊戌前一年,即1897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以个人名义来华游历,中国有的士大夫竟“病急乱投医”,主张留伊藤做中国的宰相,光绪皇帝也召见了伊藤,向其询问日本的变法事宜。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激励 (2)在中国人看来,俄国在彼得大帝以前,是一个曾在蒙古人奴役下的落后国家。彼得大帝与康熙大帝恰逢同一时期,因为彼得大帝实行欧化改革,俄国居然在二百年后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并蚕食中国的藩土——整个中亚细亚及西伯利亚,反而使中国仰之为文明上邦。这是刺激中国维新变法的一个有力因素。 《新学伪经考》 全书14篇,1891年刊行。康有为在这部书里详细论证了东汉以来立为官学的古文经学,如《周礼》、《左氏春秋》等,都是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来的,它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后人不辨其伪,“咸奉为圣法,诵读尊信,奉持施行”。《新学伪经考》告诉人们:既然历代统治者尊奉的经典都是些冒牌货,那么,从这些冒牌货中引申出来的信条,就更不足为训了。这样就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派的泥古守旧、恪守祖训的保守思想,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 《孔子改制考》 全书30卷,21篇,1898年刊行。在这部书中,康有为将今文经学观点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及庸俗进化论的历史观进一步结合起来,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是伟大的改革家。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进一步发挥了今文经学家“通三统”、“张三世”的学说,为他的变法维新制造理论根据。康有为认为当时中国正处在“据乱世”,必须进行改革,以进入“升平之世”。《孔子改制考》在理论上否定了顽固派停滞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又借孔圣人的权威论证变法维新是完全合乎圣人之道的。这对扫除变法运动的思想障碍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康有为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认为社会只能循序而进,不能一蹴而就。把所谓“太平世”推到遥远的将来。 《人类公理》(又名《大同书》) 约在1884年前后动笔,在1901至1902年避居印度时最后完稿,改名为《大同书》。他根据儒家公羊三世说和《礼运篇》大同小康说,佛家慈悲平等说,卢梭天赋人权说,耶酥博爱平等自由说,以及后来片断接触到的一些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加上自己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不经过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大同”世界。 《大同书》全书共30卷,约20万字,分为10部,甲部《入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天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类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康有为理论要义 今文经才是儒学真经,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王,人类社会是按照今文经学所揭示的“三世”进化规律,由礼崩乐坏的据乱世到君主专制的升平世,再到君民共主的太平世,最后达到大同境界的。 据此,中国现在应因时改制,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度。 康、梁、谭、严思想特点及比较 异:政治态度不完全相同,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 康有为在新孔学的名义下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梁启超用清新流畅、笔锋常带感情的文字,着重进行了民权和变法及思想的宣传; 严复由于在国外直接钻研过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而成为传播西学的大师; 谭嗣同则在反封建方面最为激烈勇猛,甚至将批判锋芒直指满清王朝。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亦一民也,且较之寻常之民而更为末也。——《仁学》) 同:思想互相影响,有许许多多相似之处,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的整体。 《明定国是诏》 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光绪皇帝终于在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这一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康有为指出:“国是者,犹操舟之有舵,罗盘之有针。趋向既定,而后行驶求前”。即“国是”是一个国家应该明确和把握的基本方向。 “明定国是”诏由帝师翁同龢起草,诏书宣布从今往后要“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突然从所住的颐和园赶回皇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宣布临朝“训政”。这就是戊戌政变。随后,慈禧命令捕杀维新派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分别在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