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内容摘要:
鲁迅是二十世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以文学作为终身事业以拯救国民麻木灵魂。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分为: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他们受“八股取士”的毒害,孔乙己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陈士成,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淹死在河里。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肥皂》中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他们是新旧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封建怪胎,在表面上标榜道德高洁,骨子里却是卑劣肮脏、腐败丑陋的灵魂。三、《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五四’新文学以其浸透了现代民主主义思想的新主题,代替了各种旧主题,以农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中最常见的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鲁迅的小说中,大致上描写了两类人物,一类是生活于社会底层受尽压迫和剥削的贫苦农民;另外一类描写了穷愁潦倒、命运悲苦的知识分子,因为作者本人亦是知识分子,所以对于各类知识分子的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塑造丰满。在鲁迅小说中,描写到知识分子有《狂人日记》、《在酒楼上》、《孔乙己》、《白光》、《伤逝》、《一件小事》、《肥皂》、《高老夫子》等作品,将这些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作四类作一番探讨:
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他们都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他们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地位卑微的下层知识分子。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下层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关注。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掉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立刻颓唐不安。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养成懒惰的恶习,不会营生。为生计,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即使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他还要用手慢慢地走到酒店去喝酒。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孔乙己却能在瞒和骗中偷生,自欺欺人,以别人难懂的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显示自己的学问,并以腿是“跌断”的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在《孔乙己》中,鲁迅一方面批评孔乙己懒惰酸腐,一方面也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纯真善良的性格,喜欢和孩子们玩耍,用指甲蘸了酒教酒店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吃。更主要的是他写了孔乙己的孤独,被人取笑,没有社会地位,写了他不得不以最末的手段(偷窃)来苟延残喘,并因此而惨遭毒打,终至无法活下去。孔乙己的悲剧固然有他自己的责任,他不该去偷窃,但归根结把他毒害,把他吞噬掉的不正是当时罪恶的社会吗?作者最后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以后“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到了第二年端午,到中秋,再到年关,也“终于没看见——大概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在这里,作者明白地表现出淡淡的哀愁和压抑着的悲愤,显然是在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而对被吞噬的孔乙己充满了同情。只可惜他一连考了十六次,却是第十六次落榜,使得这个安排停当的前程“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下,以至于神经错乱。于是他的另一个发财计划就付诸行动了。这就是掘宝。陈士成以前下第时,就曾发掘过,事后也感到过惭愧,这次就更加大掘起来,而且一直随着月亮的白光,寻到城外,终于淹死在万流湖里。
孔乙己和陈士成都是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殉葬品,他们都是破落的士大夫家庭子弟,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梦想着“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然而科举制度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所设的钓饵而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名”的。他们的悲剧性,在于他们所追求的出路和借以走上这条道路的手段——科举制度,已经失去依附,历史根本不可能再给他们安排什么好的命运。鲁迅在这里不仅仅是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害和士子们的丑态,而且进一步否定了科举制度所依附的封建政权。
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但实际上这话都刺激得他兴奋不已,不但要将女乞丐捧为孝女的榜样,而且还特地去买了一块肥皂给太太洗多年积累的污垢,——这也是一种想象中的角色替代吧!但他一边在心中装着下流的心思,一边却仍在表面上装出道德家救世者的姿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