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个超越数11,超越两个灵魂,两个表格数据匹配,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两个表格数据对比,两个表格相同数据筛选,java两个日期相差天数,两个日期之间的月数,两个数组合并,main函数的两个参数
我们知道黄金数 是整系数方程 的一个根,它是一个无理数。 而 虽然也是无理数,但它们不是整系数方程的根。 因此,它们虽然都是无理数,但名称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代数无理数,而后者是超越无理数。 1873年,法国数学家埃尔米特证明了e 是超越数.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了 也是超越数,从而顺利地解决了“三大几何作图问题”中的“化圆为方”问题。 前者与几何相联系,后者与某种数量增减有关。 事实上,实数中代数数只是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是像 这样怪异的超越数。 蒲丰投针实验—奇异的圆周率 蒲丰(18世纪法国数学家) 圆周率的背诵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背诵小数点后100位。 1988年,我国聋人少年周婷婷8岁就创造了背诵小数点后1000位的记录,1991年,23岁的青年女教师背诵到了10500位。目前我国成年人的记录是11100位。 世界上背诵圆周率的“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创造者为日本的寄英哲。1979年10月,他将圆周率背到两万位。 背诵圆周率的“打油诗” 山颠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山,一石一壶酒,二侣舞仙舞,罢酒去旧衫,…… 关于超越数e e是大数学家欧拉发现的,也称欧拉数。它的定义是一个极限值: 查阅关于“博奕论与数学家纳什”的有关资料,下节课观赏由其真人真事拍成的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 * * 专题11 两个神奇的超越数 关于无理数 超越数 圆周率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实验时期 2.几何法时期 3.分析法时期 4.计算机时期 (1)在阿基米德之前,圆周率之测定常凭直观推测或事物度量而得。 (2)赖因德纸草书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书,其中记载圆面积的算法为直径减去它的1/9,然后加以平方,按照这个方式计算,圆周率大约是3.16049。 (3)基督教《圣经》中也有圆周率为3的记载。 (4)中国也使用3为粗率之值,古书《九章算术》第一章方田引题:“今有圆田,周三十步,径十步,为田几何?”就认定圆周率为3。故有人推测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就已经使用圆周率为3了。 (1)阿基米德用几何的方法,证明了圆周率是介于 3又1/7与3又10/71之间。 (2)公元150年左右,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制作弦表(正弦函数表的雏形)来计算圆周 率,其值为 377/ 120= 3.1416,比阿基米德更进步。 (3)中国的九章算术第一章提到计算圆面积的法则:“术曰: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 就是圆面积的公式,刘徽提出了详细证明,并且也算出较精确的圆周率为 157/50(又称为徽率),他的方法是”割圆术“,也就是利用圆内接正 n边形,然后让 n越來越大以求圆周长的近似值。 (4)南北朝时期,天文学家祖沖之(西元429~500年)有更大的突破,他已经算出:3.1415926<π<3.1415927,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是相当精密的圆周率。 (5)在1424年,中亚细亚伊朗地区有一位天文数学家卡西,曾经算出π=3.141,592,653,589,793,25 。精确度达到小数点后第16位。 (6)利用几何法计算,須做很大的计算量。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摆脱利用多边形周长的繁杂计算,而利用无穷级数或无穷连乘积来计算圆周率,以下有几种例子: (1) 此式由英国人韦达(Vieta)于1579年发现。 (2) 此式由瓦利斯(Wallis)于1650年发现。 (3) 英国人梅钦于1706年发现,并利用 tan1x 之冪级数计算出π值到小数点后第100位。 (4) 于1873年由英国人尚克斯(Shanks)提出,并且利用此式计算π值至小数点后第767位。 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MAC制造成功,人类历史正式迈进了资讯时代。 (1)1949年EMAC根据梅钦公式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2035位,费了 70小时的时间。 (2)当计算机的发展的不断更新,计算圆周率的记录也纷纷被打破。1960年英国人尚克斯和伦奇,算到小数点后第100,265位。 (3)1967年法国人吉尤算到小数点后第500,000位,1987年已有人算到第 2936万位以上,进入90年代后记录已经超过10亿位了。 圆周率的计算历史 Archimedes (BC287 - BC212) 祖冲之 (430 - 501) ENIAC (1946) ENIAC (1946) 3.17 5 859 2 520 1925年 Reina 3.141 592 9 1 808 3 408 1901年 Lazzerini 3.159 5 489 1 030 1884年 Fox 3.137 382.5 600 1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