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纳博科夫是20世纪独树一帜的重量级作家。他在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方面
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他的小说《洛丽塔》一经发表就引起极大争议,褒贬不一。
各个学者对小说主题、结构、风格和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探究。然而,
从“死亡”角度入手,挖掘其嵌于文本中关于时间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虽具有
重要学术意义,但在这一方面的探讨仍然为数不多。本文试图以自己对于柏格森
和胡塞尔的粗浅理解,对《洛丽塔》中体现出来的纳博科夫的时间观念做简要分
析。
本文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柏格森和胡塞尔的主观时间的理论,《洛丽塔》
中的人物死亡,并简要分析了《洛丽塔》中体现出的纳博科夫的时间观念,指出
纳博科夫的时间观念深受柏格森和胡塞尔的影响。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柏格森和胡塞尔关于内在时间的理论。柏格森认为,时间
是主观的,内化的,绵延的。而胡塞尔在柏格森的基础上对主观时间观念又有所
发展,他认为时间不仅是主观的,内在的,而且时间会以“持留”和“预存”的
形式形成“时间场”。第二章分别介绍了《洛丽塔》中主人公亨伯特不同生活时
期周围重要人物的死亡及对他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导致了他自己的死亡。其中
第一节介绍了亨伯特母亲的死亡,认为正是他母亲的死亡,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
安娜贝尔的死亡,给亨伯特的一生定下了悲剧的基调;第二节介绍了安娜贝尔和
洛丽塔的死亡,她们俩的死亡导致了第三节的内容,即亨伯特和他的“镜中之
我”奎尔蒂的死亡。第三章通过对《洛丽塔》中的死亡的分析,说明纳博科夫的
时间观是主观的时间观念,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客观时间(物理时间)。第
一部分试图说明,在《洛丽塔》中,亨伯特将对安娜贝尔的记忆覆盖在洛丽塔身
上,表明纳博科夫的时间是拼贴画式的,是意识流式的,在柏格森的绵延时间中
展开。第二部分,试图分析在《洛丽塔》中,亨伯特母亲的死亡是一个起始的圆
心,由她的死亡所带动的其他角色的死亡层层推进,慢慢弥漫到整部小说中的死
亡场中。将这些死亡不断推进的时间,正如胡塞尔所说的,是:“任何过去都只
是现在的过去并且存在于现在的记忆中,任何未来都只是现在的未来并且存在于
现在的预期之中。因而我们认为,纳博科夫不仅深受柏格森的影响,似乎也受
到胡塞尔的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洛丽塔》从“死亡”的角度上体现了纳博科夫
的主观时间观念的内涵,深化了读者对纳博科夫小说中死亡和时间主题的认识,
引起他们对诸如生命、死亡和存在意义的严肃命题的思索。
关键词:时间,死亡,纳博科夫,《洛丽塔》
Abstract
Asoneofthemost and writersinthe20th
importantoriginal century,Nabokov
hadmade achievementsin anddrama.He of
great novels,poetry gotequalparts
andcondemnationbecauseofhis
praise masterpieceLolita,whichtriggered
numberofscholarshavemade
controversialdiscussionsintheacademiccircle.A
studiesonthisnovelintermsofits andartistic
themes,structure,styletechniques.
to outhistime fromthe
isstillrareinthe circle conception
However,it literary dig
death.
of
perspectiv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