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被广为传颂,已逾八十多年。
关于这部不朽之作,评论界达成两点共识:其一,它广泛适合于各历史时期的读者品味,
其表现模式和探讨对象跨度大、覆盖面广。其二,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就是门派归属而
言,很难定名定性,任何的名称或术语都难避偏颇之嫌。这是本论文从后现代视角对《印
度之行》进行叙事解读的最直接的理由。
从后现代视角研究这部现代之作的是阅读叙事作品的一种新方法一一解构。解构是
一种新型的阅读和阐释模式。它的新体现在对作者权威的挑战和对读者自丰的认可。它对
我们似乎已有定论的问题重新质疑,主张对各时期各类型的文字作品进行重读和重解。它
建议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文本与语境的结合,以求阅尽真知。 《印度之行》面市已
近一个世纪,数百名评论家考证解析过后,众说纷纭,只有突破传统方法、传统思路,才
能在对该作品的阅读和批评方面有新的建树。
用一篇论文来研究一部小说,必须肩负起成体系、多视角、多层面剖析叙事作品的
重任,这是这篇论文选择后现代视角的重要原因。二战结束后,整个西方世界经历了分解
和重建的巨变,各方声音,此起彼伏,后来有人将此诸予百家之言统称为“后现代主
义。该思想潮流认为,平行优于因果,分散长于集中。话语旨在启发,而非命定。统一
的认识是有条件和暂时的,分歧和争论才是符合理性和永恒的。政治浸于文化,文化藏于
社会。由此可见,过去对该作品的研究,H的过于执着,目标过于集中,导致非此即彼、
顾此失彼、彼此不能兼顾的肤浅或狭隘认识。如果能像福斯特创作《印度之行》那样,把
目光放长远,把目标放在多视角、多层次、多结构、多中心上面,在广大的范围内,在众
多现象的联系之中考察作者和人物,才能找到破解该小说众多神秘、矛盾、不确定现象的
密钥。
这种新的阅读方法和新的分析视角均来源于一个新的叙事理论一一后现代叙事理
论。结构丰义叙事学局限于研究静态、普适的叙事结构,后结构丰义叙事学将其视野拓展
为多重结构和动态结构,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脱了叙事学家,其研究范围无所不在,其研究
方法无所不能。它把叙事看成是三维同步运动,即形式与意义互济,叙事与社会关联。形
式是有意义的形式,意义是有形式的意义。形式和意义无不渗透着政治倾向和文化内涵。
有鉴于此,任何叙事解读必然是对该叙事的综合审视。考察叙事艺术中的意识形态,追踪
意识形态在叙事艺术中的渗透和发散,才有希望回答前人研究后的遗留问题。
具体地说,该论文从政治、文化、宗教、伦理四个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叙事解读。
叙述视角带有政治色彩,叙事空间充满文化蕴含,叙事结构暗藏宗教倾向,故事情节表征
和依赖于伦理取向。如此这般,H的全在于证实一个假说:福斯特是一位跨时空的小说
家, 《印度之行》是一部实验性的小说。
该论文丰体部分包含六章的内容。第一章介绍和整理中西方文学评论界关于该小说
的重要研究成果。西方评论侧重于艺术特点和叙事结构,中国的评论偏重于人物和情节中
渗透的政治倾向和文化内涵。在研究综述后,作者列举了被其他学者忽略或未能解答的若
干疑问,说明关于该叙事作品,尚有大量工作可为。第二章介绍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即后
现代叙事理论。这个理论包含二个重要思想:阅读就是发现,解读具有多元性,叙事是一
种社会象征行为。这三个重要思想为该论文的三大突破性行为提供了注解:从后现代的角
度解读一部现代小说;在研究一部小说的时候,相继尝试了若干不同的视角;把叙事放在
与意识形态的瓦动中来进行研究一视角与政治、空间与文化、叙事结构与宗教倾向、情
节与伦理。第三章分析叙述视角是如何被政治化的。多重视角折射出作者的种族政治态
度,多变的视角反映出作者对待性别的政治倾向,故事外视角表现了作者的普救思想,故
事内视角凸显了作者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第四章阐释的是空间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清真寺充当着心灵家园的角色,受伤害的人在这里重新获得信心和勇气,受挫的人在这里
重新恢复行动的力量。文明区代表的是英国中产阶级的都市牛活方式。它一方面是强化英
国殖民者帝国意识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又是把英国人与印度人割裂开来的一座孤岛。第五
章解释了叙事结构和宗教倾向之间的关系。在小说里,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
教、印度教,分别登场,于是就有了几个三位一体似的叙事结构:阴性——阳性——诞
生:联合——孤立——联合;社会——个人——社会。三位一体中的每一位分别对应着一
个宗教,而三位之间的排列顺序则表征了作者对待不同宗教的不同态度。第六章讨论情节
iv
与伦理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敦煌壁画视觉痕迹对当代中国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pdf
- 北方煤炭码头物流环境综合实力评价的研究.pdf
- 甲真菌病诊断方法的改良及致病菌毒力相关因子的初步的研究.pdf
- 近岸波浪变形数值模型的比较的研究.pdf
- 3-溴丙酮酸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pdf
- 高等植物光系统Ⅱ外周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pdf
- 观澜河水质改善及生态修复的研究.pdf
- 既有公路下连拱隧道管棚变形测试与作用机理的研究.pdf
- 海岸带功能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pdf
- 《芥子园画传》的历史价值.pdf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2024年度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5年度公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银川市公安局面向宁夏警官职业学院招聘285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年衢州市公安局第一期招聘54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辽宁沈阳理工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14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一批)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24年度社会在职人员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度公开招聘学校卫生领域学科带头人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docx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2025年第二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